皇甫規簡介

皇甫規

皇甫規(104—174年),字威明,安定朝那(今甘肅平涼市西北)人,東漢名將。   皇甫規世代武官家庭出身,有見識,熟習兵法。祖父皇甫棱,曾任度遼將軍;父親皇甫旗,任扶風都尉。   漢順帝永和六年(141年),西羌大寇三輔(今陝西關中一帶),圍安定(郡治臨涇,今甘肅省鎮原縣東南),謀犯長安。征西將軍馬賢率十萬大軍征剿,不克。皇甫規此時雖為布衣,見馬賢不懂軍事,不愛恤士兵,料其必敗,於是上書說明情況。後馬賢果為羌軍打得全軍覆沒,馬賢及其二子均被殺。郡守乃知皇甫規懂兵略,舉薦任命為功曹,命其率八百士兵,與羌軍交戰,斬首數級,羌軍退卻。   於是舉皇甫規為上計掾。後羌軍合兵,攻燒隴西,朝廷慮之,他上疏請兵五千退羌,報效國家,書曰:“臣比年以來,數陳便宜。羌戎未動,策其將反,馬賢始出,頗知必敗。誤中之言,在可考校。臣每惟賢等擁觿四年,未有成功,懸師之費且百億計,出於平人,回入奸吏。故江湖之人,腢為盜賊,青、徐荒飢,襁負流散。夫羌戎潰叛,不由承平,皆由邊將失於綏御。乘常守安,則君侵暴,苟競小利,則致大害,微勝則虛張首級,軍敗則隱匿不言。軍士勞怨,困於猾吏,進不得快戰以徼功,退不得溫飽以全命,餓死溝渠,暴骨中原。徒見王師之出,不聞振旅之聲。酋豪泣血,驚懼生變。是以安不能久,敗則經年。臣所以搏手叩心而增嘆者也。願假臣兩營二郡,屯列坐食之兵五千,出其不意,與護羌校尉趙沖共相首尾。土地山谷,臣所曉習;兵埶巧便,臣已更之。可不煩方寸之印,尺帛之賜,高可以滌患,下可以納降。若謂臣年少官輕,不足用者,凡諸敗將,非官爵之不高,年齒之不邁。臣不勝至誠,沒死自陳”(《後漢書·皇甫規列傳》)。但因因他揭露梁太后之兄梁冀的暴行,朝廷未能任用。   漢順帝死後,梁太后臨朝,其兄梁冀當了大將軍,專橫跋扈。漢質帝本初元年(146年),朝廷舉賢召良,皇甫規在應試對策中揭露了奸臣權重、收受賄賂、賣官鬻爵,致使大賊縱橫、上下窮虛的社會現象和梁冀的暴行。   其文如下:“伏惟孝順皇帝,初勤王政,紀綱四方,幾以獲安。後遭奸偽,威分近習,畜貨聚馬,戲謔是聞;又因緣嬖倖,受賂賣爵,輕使賓客,交錯其閒,天下擾擾,從亂如歸,故每有征戰,鮮不挫傷,官民並竭,上下窮虛。臣在關西,竊聽風聲,未聞國家有所先後,而威福之來,鹹歸權幸。陛下體兼乾坤,聰哲純茂。攝政之初,拔用忠貞,其餘維綱,多所改正。遠近翕然,望見太平。   而地震之後,霧氣白濁,日月不光,旱魃為虐,大賊從橫,流血丹野,庶品不安,譴誠累至,殆以奸臣權重之所致也。   其常侍尤無狀者,亟便黜遣,披埽凶黨,收入財賄,以塞痛怨,以答天誡。   今大將軍梁冀、河南尹不疑,處周、邵之任,為社稷之鎮,加與王室世為姻族,今日立號雖尊可也,實宜增修謙節,輔以儒術,省去游娛不急之務,割減廬第無益之飾。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腢臣乘舟者也,將軍兄弟操璙者也。若能平志畢力,以度元元,所謂福也。如其怠□,將淪波濤。可不慎乎!夫德不稱祿,猶鑿墉之趾,以益其高。豈量力審功安固之道哉?凡諸宿猾、酒徒、戲客,皆耳納邪聲,口出諂言,甘心逸游,唱造不義。亦宜貶斥,以懲不軌。令冀等深思得賢之福,失人之累。又在位素餐,尚書怠職,有司依違,莫肯糾察,故使陛下專受諂諛之言,不聞戶牖之外。臣誠知阿諛有福,深言近禍,豈敢隱心以避誅責乎!臣生長邊遠,希涉紫庭,怖懾失守,言不盡心”(《後漢書·皇甫規列傳》)。   “梁冀忿其刺已,以規為下第”(《後漢書·皇甫規列傳》),只給了一個郎中的小官。皇甫規遂託病不受,回歸故里。州郡官吏秉承梁冀旨意,使他幾次險遭毒手。他只好設館授徒十四年,教授門徒三百餘人。漢桓帝延熹二年(159年)梁冀被誅,旬月之間,禮命五至,請他出山,均回絕。   時泰山(在今山東泰安境內)一帶叔孫無忌揭竿而起,攻略郡縣。中郎將宗資討之,未服。於是朝廷專派公車征任皇甫規為泰山太守。皇甫規就任後,廣設方略,平定了叔孫無忌的農民起義。   延熹四年(161年)秋,零吾羌等與先零,沈氐羌別種襲擾關中。時護羌校尉段熲正出征作戰,無人與羌軍交戰。皇甫規熟悉羌事,遂志自奮效,疏請求助諸軍擊羌。   疏曰:“自臣受任,志竭愚鈍,實賴兗州刺史牽顥之清猛,中郎將宗資之信義,得承節度,幸無咎譽。今猾賊就滅,太山略平,復聞腢羌並皆反逆。臣生長邠岐,年五十有九,昔為郡吏,再更叛羌,豫籌其事,有誤中之言。臣素有固疾,恐犬馬齒窮,不報大恩,願乞冗官,備腳踏車一介之使,勞來三輔,宣國威澤,以所習地形兵埶,佐助諸軍。臣窮居孤危之中,坐觀郡將,已數十年矣。自鳥鼠至於東岱,其病一也。力求猛敵,不如清平;勤明吳、孫,未若奉法。[四]前變未遠,臣誠戚之。是以越職,盡其區區”(《後漢書·皇甫規列傳》)。   同年冬,羌軍合兵,朝廷憂慮。三公舉他為中郎將,持節監關西兵,討伐零吾、東羌等,破之,斬首八百級。先零諸種羌仰慕他的威信,相勸降者十餘萬。翌年三月,沈氐羌攻張掖、酒泉。皇甫規發騎兵征討隴右之羌,這時,西羌陰占道路不通。恰值軍中大疫流行,死者十之三四。皇甫規親入將士庵廬探視,送藥問疾,三軍感悅。東羌遂復乞降歸順,涼州(治所今甘肅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道路復通。   起初安定太守孫俊對羌人貪贓受賄,屬國都尉李翕、督軍御史張稟多殺降羌,涼州刺史郭閎、漢陽(治今甘肅甘谷縣東)太守趙熹均老弱不堪任職,但皆倚恃權貴,不遵法度。皇甫規到州後,悉數條陳其罪上奏,結果這些官吏被免被誅,廓清了地方吏治。羌人聞之,翕然反善,沈氐羌大豪滇昌、飢恬等十餘萬口歸降,邊境平定。   皇甫規為官廉潔,不畏強暴,蔑視權貴,不與宦官合污,曾多次舉劾朝廷的貪官污吏,並能薦賢舉能,委位讓賢。由此引起權臣的怨恨,遂一同誣陷他收受群羌賄賂,奏報功績不實。天子受奸臣謊言的蒙蔽,便下書責難。他不怕免官,上疏自訟,並再次揭露了奸宦的惡行。   疏曰:“四年之秋,戎醜蠢戾,爰自西州,侵及涇陽,舊都懼駭,朝廷西顧。明詔不以臣愚駑,急使軍就道。幸蒙威靈,遂振國命,羌戎諸種,大小稽首,輒移書營郡,以訪誅納,所省之費,一億以上。以為忠臣之義,不敢告勞,故恥以片言自及微暛。然比方先事,庶免罪悔。   前踐州界,先奏郡守孫璽,次及屬國都尉李翕、督軍御史張稟;鏇師南征,又上涼州刺史郭閎、漢陽太守趙熹,陳其過惡,執據大辟。凡此五臣,支黨半國,其餘墨綬,下至小吏,所連及者,復有百餘。吏托報將之怨,子思復父之恥,載贄馳車,懷糧步走,交構豪門,競流謗讟,雲臣私報諸羌,謝其錢貨。   若臣以私財,則家無擔石;如物出於官,則文簿易考。就臣愚惑,信如言者,前世尚遺匈奴以宮姬,鎮烏孫以公主。今臣但費千萬,以懷叛羌。   則良臣之才略,兵家之所貴,將有何罪,負義違理乎?自永初以來,將出不少,覆軍有五,動資巨億。有鏇車完封,寫之權門,而名成功立,厚加爵封。   今臣還督本土,愨舉諸郡,絕交離親,戮辱舊故,觿謗陰害,固其宜也。臣雖污穢,廉潔無聞,今見覆沒,恥痛實深。傳稱‘鹿死不擇音’,謹冒昧略上”(《後漢書·皇甫規列傳》)。   同年冬,拜皇甫規為議郎,論功應當封侯。然而中常侍徐璜、左悺向他“欲從求貨”,數次派人“就問功狀”,他始終不予理睬,遂引起徐璜等人忿怒,他們又對皇甫規誣以賂降群羌之罪下獄。其官屬欲賦斂請謝,皇甫規誓死不聽,後經官員和太學生張鳳等三百餘人上書救援,才奏請赦免歸家。   延熹六年(一說三年),拜皇甫規度為遼將軍,到任數月,即上書存舉中郎將張奐接替其職。他說:“臣聞人無常俗,而政有治亂;兵無強弱,而將有能否。伏見中郎將張奐,才略兼優,宜正元帥,以從觿望。若猶謂愚臣宜充軍事者,願乞冗官,以為奐副”(《後漢書·皇甫規列傳》)。朝廷允之,遂以張奐代為度遼將軍,以皇甫規為使匈奴中郎將。延熹九年(166年)張奐遷任大司農,皇甫規復為度遼將軍。   皇甫規以自己連任大位,欲退身避第,數次稱病,但朝廷不允。時逢友人上郡(今陝西榆林縣境)太守王旻的靈柩送還故鄉,便身著素服,越界迎接。於是有人密告并州(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刺史胡芳,言他擅自遠離軍營,公然違犯軍律,應即刻舉奏。胡芳則回答說:“威明欲避第仕塗,故激發我耳。吾當為朝廷愛才,何能申此子計邪”(《後漢書·皇甫規列傳》)!此事遂免。   東漢末,興起了黨錮之禁,天下許多名賢皆遭牽連,皇甫雖為名將,但素譽不高。皇甫規自以為西州豪傑,未被牽連為恥。便上言:“臣前薦故大司農張奐,是附黨也。又臣昔論輸左校時,太學生張鳳等上書訟臣,是為黨人所附也。臣宜坐之”(《後漢書·皇甫規列傳》)。朝廷知而不問,時人稱讚為賢良。   皇甫規在任數年,北邊威服。永康元年(167年),皇甫規被任命為尚書。朝庭讓大臣“賢良方正,下問得失”。皇甫規上書曰:“天之於王者,如君之於臣,父之於子也。誡以災妖,使從福祥。陛下八年之中,三斷大獄,一除內嬖,再誅外臣。而災異猶見,人情未安者,殆賢愚進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前太尉陳蕃、劉矩,忠謀高世,廢在里巷;劉佑、馮緄、趙典、尹勛,正直多怨,流放家門;李膺、王暢、孔翊,潔身守禮,終無宰相之階。至於鉤黨之釁,事起無端,虐賢傷善,哀及無辜。今興改善政,易於覆手,而腢臣杜口,鑒畏前害,互相瞻顧,莫肯正言。伏願陛下暫留聖明,容受謇直,則前責可弭,後福必降”(《後漢書·皇甫規列傳》)。但此書卻不見回應。   不久,皇甫規遷任弘農(河南靈寶境內)太守,封壽成亭侯,食邑二百戶,他卻讓封不受,最後又任護羌校尉。漢靈帝熹平三年(174年),皇甫規因病被召還,但在路上去世於谷城,終年七十一歲。著有賦、銘、碑、贊、禱文、吊、章表、教令、書、檄、箋記,凡二十七篇。其侄皇甫嵩亦為名將。   點評:皇甫規一生的最大功績是招撫羌人,安定羌變,緩解東漢朝廷與羌人之間的矛盾。他生逢季節性亂世,素習羌事,反對對羌人一味鎮壓殺戮,而採用招撫政策。他認為羌戎潰叛,不由承平,皆由邊將失於綏御;對於羌變,若求猛將,不如撫以清平之政;明習兵書,不如郡守奉法,使之無反。他止書奏免了一批多殺降羌、不遵法度的官員。羌人由是感慕,前後相歸降者逾二十萬口。這對漢羌之間的融洽十分有利,更使邊疆地方得以安寧。   皇甫規一身清正,廉潔奉公,剛直不阿,不畏權奸,曾數次遭權幸奸黨的陷害,但仍毫無畏懼,剛正不渝。他愛才惜才,薦賢委位,當年邁時即舉薦才略兼優的張奐代替自己的職務。後張奐不負其望,在安定羌變中亦有殊功。他開設學館十四年,以《詩》、《易》教授門徒,很有思想見地。如他稱:“夫群者舟也,人者水也。群臣乘舟者也,將軍兄弟操揖者也。若能平志畢力,以度元元,所謂福也。如其怠弛,將淪波濤。可不慎乎”(《後漢書·皇甫規列傳》)!很有警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