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簡介

呂不韋

(?~前235)

戰國末年秦相。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原為家累千金的陽翟大賈。呂不韋在趙都邯鄲見入質於趙的秦公子子楚(即異人),認為“奇貨可居”,遂予重金資助,並遊說秦太子安國君寵姬華陽夫人,立子楚為嫡嗣。後子楚與呂不韋逃歸秦國。安國君繼立為孝文王,子楚遂為太子。次年,子楚即位(即莊襄王),任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洛陽10萬戶。莊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命食客編著《呂氏春秋》,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執政時曾攻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併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後因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國職務,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復命其舉家遷蜀,呂不韋恐誅,乃飲鴆而死。

(?~前235)

戰國末年秦相。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原為家累千金的陽翟大賈。呂不韋在趙都邯鄲見入質於趙的秦公子子楚(即異人),認為“奇貨可居”,遂予重金資助,並遊說秦太子安國君寵姬華陽夫人,立子楚為嫡嗣。後子楚與呂不韋逃歸秦國。安國君繼立為孝文王,子楚遂為太子。次年,子楚即位(即莊襄王),任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洛陽10萬戶。莊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命食客編著《呂氏春秋》,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執政時曾攻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併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後因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國職務,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復命其舉家遷蜀,呂不韋恐誅,乃飲鴆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