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詢簡介

漢宣帝劉詢

漢宣帝劉詢(公元前92~前49)

西漢第七代皇帝。本名病已,字次卿。公元前73年至公元前49年在位,廟號中宗。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出生數月,適逢戾太子巫蠱事件,被關押於郡邸獄中。後遇大赦,得以恢復皇族身分。元平元年(前74)昭帝死後,因無嗣子,霍光等大臣奏請皇太后迎立劉詢為帝,是年十八歲。由於他幼遭變故,倚外家史氏和暴室嗇夫許廣漢扶育成人,長期生活在民間,又性喜遊俠,因此對百姓的疾苦和吏治得失有所了解,這對他的施政有直接影響。

宣帝即位之初,委政於霍光,地節二年(前68)霍光死後始親政事。他著力整頓吏治,強化皇帝威權。為了打破霍氏左右朝政的局面,命令群臣奏封事,以疏通下情,並規定丞相以下的百官都要奉職奏事,以考試功能。地節四年,又借大司馬霍禹謀反一事廢皇后霍氏,徹底清除了霍氏的勢力。

宣帝尊崇儒學,於甘露三年(前51)詔諸儒講論五經異同,稱制臨決。但他任用官吏比較注重名實相副,多數選用那些熟悉法令政策的“文法吏”,井以刑名考核臣下。當時,一些地位很高的官吏,如司隸校尉蓋寬饒,京兆尹趙廣漢等都因罪被處死。太子劉以為持刑太深,建議重用儒生。宣帝訓斥說,漢家的制度原本是“霸王道雜之”,不能單任德教。同時,為了維護封建法律的正常行使,宣帝設定了治書侍御史,審核廷尉量刑的輕重失當。地節三年增設廷尉平四人,次年又令郡國呈報獄囚被掠笞瘐死的名數,由丞相御史統計上奏皇帝;此外還蠲除了某些苛法。宣帝所採取的另一方面重要措施,就是招撫流亡,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他於地節元年詔令假郡國貧民田,三年又詔“地未御幸者,假與貧民”。流民還歸鄉里者也“假公田,貸種、食”。此外,還屢次蠲免和削減田租、算賦、口錢以及罷榷酤官,令民得以律占租,減天下鹽價。設定常平倉以省邊境轉漕等。這些措施都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效果。元康年間由於連年豐收,谷價降至每石五錢,邊遠的金城、湟中地區每石也不過八錢,這是西漢以來最低的谷價記錄。

宣帝時,西漢王朝與周邊少數族的關係大體上相安無事。神爵元年(前61)趙充國平息羌患,挫敗了羌豪藉助匈奴勢力企圖隔絕漢朝與西域往來通道的計畫。其後,漢政府設金城屬國,以安置降羌。三年,鄭吉於襲破車師、迎降匈奴日逐王后並護車師以西北道,號都護,廢止了匈奴為奴役西域而設定的僮僕都尉,西漢王朝的政令自此頒行西域(見西域都護)。甘露二年,因匈奴內亂,五單于並立,呼韓邪單于款塞稱臣,原來畏服匈奴的烏孫及其西至安息諸國,也轉而尊漢。以此邊境晏然,徭役省減,為政治的安定和社會經濟的恢復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宣帝統治期間“吏稱其職,民安其業”,史稱中興。但是由於西漢封建王朝積弊已深,宣帝著力推行的招撫流亡,安定民生的措施,並不足以從根本上限制貴族、地主豪富對土地的兼併,所以,隨之而來的仍然是農民的破產和流亡。他在位時,膠東、渤海等地農民的反抗鬥爭已經發展到攻打官府劫掠列侯的程度,連宣帝本人也不得不承認當時民多貧困、“盜賊”不止。元帝即位後,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終於使西漢王朝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