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九淵簡介

陸九淵

中文名稱: 陸九淵

又名: 號存齋 字子靜 象山先生 陸象山

性別: 男

所屬年代: 宋代

生 卒 年: 1139~1193

相關人物: 朱熹 王守仁

生平簡介

陸九淵(1139~1193)陸九淵,字子靜,號存齋,南宋金谿縣人。理學家、教育家,曾講學於象山(今貴溪縣南),人稱“象山先生”。陸九淵於南宋乾道八年(1172)中進士,歷任靖安縣主簿、崇安縣主簿、台州崇道觀主管、荊門軍知軍等職。他為官清廉、不喜空談、務求實幹,認為任賢、使能、賞功、罰罪是醫國“四君子湯”。他治理荊門政績顯著,丞相周必大稱讚說:荊門之政是陸九淵,事事躬行的結果。陸九淵在哲學上,提出“心即理”的命題,斷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實在:“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認為心即理是永恆不變的:“千萬世之前,有聖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萬世之後,有聖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這就把心和理、心和封建倫理綱常等同起來。1176年陸九淵在鉛山鵝湖寺與朱熹對認識論的問題展開了一場辯論,史稱“鵝湖之會”,進一步闡發了他“尊德性”和“發明本心”的“心即理”的先驗論。他的學說,經明代王守仁繼承,發揚成為宋明理學的一個重要派別,影響極大。

陸九淵還熱心於講學授徒,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每天講席,學者輻輳,戶外履滿,耆老扶杖觀聽”,弟子遍布於江西、浙江兩地。他在長期的講學實踐中,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教育思想理論。他認為教育對人的發展具有存心、養心、求放心和去蒙蔽、明天理的作用。他主張學以致用,其目的是培養出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人才,以挽救南宋王朝衰敗的命運。在教育內容上,他把封建倫理綱常和一般知識技能技巧,歸納為道、藝兩大部分,主張以道為主,以藝為輔,認為只有通過對道的深入體會,才能達到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的目的。因此,要求人們在“心”上做功夫,以發現人心中的良知良能,體認封建倫理綱常。後人將他所著、所講編為《象山全集》,共3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