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簡介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分析】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陝西渭南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之一,中唐大家,詩作對後世影響甚大。其先太原(今屬 山西)人,後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少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接觸與了解。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官至刑部尚書。為文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嘲風雪,弄花草”而別無寄託之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早期所作諷諭詩如《秦中吟》、《新樂府》中不少篇章,尖銳揭露了當時政治上的黑暗現象,也反映出人民的痛苦生活。其詩語言通俗,相傳老嫗也能聽懂。除諷喻詩外,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均甚有名。與元稹友誼甚篤,詩亦齊名,世稱“元白”;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劉白”。所著有《白氏長慶集》。

這首詞描寫江南春色。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同時,唯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篇尾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一個“憶”字既道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懷念之情,又頓生出一種蓬蓬勃勃的韻致,把讀者帶入美不勝收的境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