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大帝簡介

亞歷山大大帝簡介

亞歷山大大帝(前356~前323)

alexander ⅲ the great

馬其頓王國國王(前336~前323),軍事統帥。生於馬其頓首都培拉。他相貌英俊,擅長狩獵。13歲師事亞里士多德,但醉心於兵法,跟隨其父腓力二世學習戰略戰術。在隨其父征服希臘時,年輕的亞歷山大指揮馬其頓軍的左翼,全殲著名的底比斯神聖軍團。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馬其頓的)被刺後繼王位。他迅速控制了國內政局,平定了騷亂的北方,鎮壓了希臘城邦的起義。公元前334年率3萬步兵、5000水兵,發動侵略亞洲和非洲的遠征,歷時10年。公元前323年6月染疾死於巴比倫。人們把他的遺體裝在金棺中運往埃及亞歷山大城的一座宏偉的陵墓安葬。

在東侵過程中,亞歷山大充分利用波斯帝國內政腐敗及國王大流士三世怯懦無能的有利形勢,果敢進攻。公元前334年春 ,在格拉尼科斯河畔擊敗4倍於己的波斯大軍,迅速占領了廣大地域。據說在到達小亞細亞的戈爾迪烏姆的時候,有人向他奉獻一個奇妙的繩結,按當地的神諭,誰能解開此結,誰就能統治亞洲。亞歷山大立刻用他的寶劍將此結切開。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率軍在伊蘇斯戰役中徹底擊潰波斯軍隊。接著,亞歷山大沿腓尼基海岸南下,占領了所有的海港,使龐大的波斯海軍艦隊失去所有的基地。海島城市推羅堅持7個月,直到築起一道跨海的長堤和摧毀它的石頭城牆,亞歷山大才把它攻陷。繼而入侵北非,公元前332年到達埃及,被擁立為法老(國王)。他在尼羅河三角洲附近建立一座新城市,在他死後,這一城市被命名為亞歷山大城。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從埃及出發追擊大流士,大流士落荒而逃。戰役結束後,他被宣布為亞洲之王。公元前330年滅亡波斯帝國。公元前327~前325年遠征印度,占領印度西北部。至此亞歷山大遠征的行程已有1.76萬千米。因士兵厭戰,被迫回師,於公元前324年回到巴比倫。通過征服,亞歷山大建立起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領土大體包括巴爾幹半島、埃及、印度西北部、中亞和西亞。

他採用波斯中央集權的專制體制,任用波斯貴族,推行種族融合,鼓勵將士與東方女子結婚,他自己便娶一位酋長的女兒為妻。襲用波斯宮廷禮儀。在戰略要地建立起一批以馬其頓人和希臘人為主的要塞和城市。亞歷山大的東侵,給當地人民造成了災難,但也促進了希臘與亞非諸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亞歷山大死後,所建帝國解體,在帝國故地,經長期混戰,形成了以托勒密王國、塞琉西王國和馬其頓王國為主體的一批希臘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