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簡介

袁隆平.這個名字值千億

他的臉上滿布著幾十年風吹日曬的溝壑。他的心中深藏著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他的業績詮釋了中國的知識經濟。

2001年2月19日,中國將其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頒發給一位種了一輩子水稻的“農民”科學家oo“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年過七十的袁隆平如今已經享譽世界,以他的名字冠首的股票“隆平高科”已在深圳上市,但他仍以農民自居,說是“我的工作要求我像農民一樣地生活。”為爭取更多的研究時間,他像候鳥一樣每年冬天從寒冷的長沙轉移到溫暖的海南島,一年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田間工作,從播種到收穫,每天至少下田兩次。

在他的辦公室里,常年放著三樣東西:草帽、毛巾和西裝。因為他每天都要去查看試驗田,戴上草帽、帶上毛巾就走;而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知名的水稻專家,他又要經常接待各方人士,所以,穿上西裝,他又可以待客如儀。

袁隆平,是一個神話oo他使中國的水稻畝產從1950年的140公斤提高到了1998年的450公斤。而他最近的研究項目“超級雜交稻”,又將使水稻畝產提高到800公斤以上oo這意味著,如果中國適合種植水稻的水田都種上“超級雜交稻”,每年至少可增產幾千億斤,多養活幾億人口。難怪在湖南農民中會流傳這樣的話:“吃飯靠‘兩平’,一靠推行責任制的鄧小平,二靠培育雜交稻的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於北京,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後曾任教於地處湘西的湖南安江農校。

他是從六十年代開始正式著手雜交稻研究的。在他之前,農業科學界一直普遍認為: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沒有雜交優勢。所以當時流行的水稻良種培育法是系統選育法,即從一個群體中選擇優良的變異單株進行培育。但是,袁隆平從一次失敗的變異單株培育實驗中產生靈感,受到啟發,認為水稻也有雜交優勢。1964年,他在田間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並於1966年在中科院《科學通訊》上發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奠定了雜交水稻的理論基礎。

1969年,袁隆平大膽提出將遠緣的野生稻與栽培稻進行雜交的全新構想。第二年秋天,他帶著助手在海南尋找野生稻時,在三亞機場公路鐵路橋邊的一個水坑中找到一片正在開花的野生稻,經助手逐株觀察,發現其中有3個呈雄性不育狀的稻穗,袁隆平將之命名為“野敗”(野生稻花粉敗育株)。這個頗有傳奇色彩的發現,打開了雜交水稻培育的又一個突破口。

1974年,經過對“野敗”的上萬組合的回交轉育,袁隆平終於育出第一個強優勢組合的雜交水稻品種“南優二號”。當年試種,中稻畝產就達628公斤,遠遠超過常規稻。從1976年起,雜交稻開始在全國大面積種植並迅速帶來顯著的增產效果,單產一般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

1981年,袁隆平獲得全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

到了1986年,袁隆平站在更高的起點上,提出雜交水稻的育種戰略,其中“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課題被1987年的國家“863計畫” 立為專題,由袁隆平掛帥組成了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協作組。1995年8月,“863計畫”兩系法雜交水稻現場會在湖南懷化召開,袁隆平在會上鄭重宣布:歷經9年的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可以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正如他在育種戰略中所構想的,兩系法雜交稻確實表現出更好的增產效果,普遍比同期的三系雜交稻每公頃增產750至1100公斤,且米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同年,袁隆平獲得首屆何梁何利基金獎。在此前後,他還獲得聯合國糧農組織、科教文組織、智慧財產權組織等機構頒發的八項國際大獎,並被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面對巨大的成功,袁隆平卻沒有滿足,他又向新的目標、新的高峰發起衝擊。1997年,他在國際“超級稻”的概念基礎上,提出了“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技術路線,在實驗田取得良好效果,畝產近800公斤,且米質類粳稻,為進一步解決大面積、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難題奠定了基礎,引起國際上的高度重視。 農業部制定的超級雜交稻第一期目標是:兩個百畝片連續兩年畝產達到700公斤。2000年,袁隆平的超級雜交稻在當年超過700公斤的不僅有18個百畝片,而且還有3個千畝片!

如今,中國大地水稻種植面積的一半播下的是這位科學家培育出來的雜交水稻良種,全國水稻總產量的60%是他培育出來的雜交水稻。從1975年至1998年的23年間,累計增產糧食3.5億噸。

“東方魔稻”也走向了五大洲。世界上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研究雜交水稻,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也把在全球範圍內推廣雜交水稻技術作為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的一項優先戰略計畫,並聘袁隆平為首席顧問。雜交水稻在美國、巴西、越南和印度等國都得到大面積推廣。合作夥伴之一美國水稻公司在美國已銷售出幾百萬美元的雜交水稻種子。

幾年前,國外有人撰文說,21世紀30年代,中國人口將達16億,那時誰來養活中國?誰來拯救由此引發的全球性糧食危機?袁隆平當時就揮動著滿是老繭的雙手宣布:“中國完全能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中國還要幫助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

1998年6月24日,中國首次對農業科學家品牌評估結果揭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品牌價值為1008.9億元。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無形資產評估價值額最大的一宗項目。

爾後,隨著“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和“隆平高科”股票的上市,袁隆平更是身價百倍,驟然間成了一個知識“富翁”。 光是股票上市的首日,他便有億元之多的“進帳”。對很多人來說,1000億元是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數字,但專家們認為,論及袁隆平解決了世界幾億人吃飯問題的巨大貢獻,“袁隆平”是“無價”的。

《財富》雜誌選出亞洲首富為香港富豪李嘉誠,其身價為127億美元,合人民幣不到1000億元。照此算法,亞洲首富不應是李嘉誠而應是袁隆平。當有人把這一情況告訴袁隆平時,他卻舉著一節稻穗說,我要那么多錢乾什麼,我只要這個。

是的。他只要水稻,他的雜交水稻。

在解決世界的飢餓問題上,雜交水稻正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正如美國著名的農業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所說:“隨著農業科學的發展,飢餓的威脅在退卻。袁(隆平)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營養充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