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子長簡介

謝子長:西北紅軍和陝北革命根據地創建者

戰鬥一生 英年早逝

謝子長,又名德元,號浩如。1896年1月19日出生在陝西省安定縣(今子長縣)棗樹坪一個農民家庭。先後在縣城國小、西安省立一中、榆林中學讀書。1922年秋考入太原學兵團學習軍事。1924年,回安定縣創辦民團,任團總。1925年赴北京,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底,中共北方區委派他回陝北進行革命活動。

1927年,謝子長領導了北方最早的清澗起義,打開了陝西武裝鬥爭的新局面。1928年5月,他參加了震驚西北的渭華起義,任西北工農革命軍軍委委員兼第三大隊長。渭華起義失敗後,他任陝北特委軍委委員,在陝西、甘肅、寧夏從事兵運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謝子長先後任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總指揮、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總指揮,和劉志丹等同志一起領導了陝甘邊武裝鬥爭,創建了根據地。

1932年2月13日,謝子長率紅軍消滅了旬邑職田鎮民團,又在陽坡頭擊退敵軍進攻,殲敵500餘人。元宵節那天,趁敵不備,謝子長率部全殲耀縣照金民團。在宜君又殲敵一個連。3月19日,因襲擊山河鎮失利,謝子長被錯誤撤職,派至甘肅搞兵運工作。1932年5月,謝子長在甘肅組織了靖遠兵變,任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第三支隊總指揮。水泉戰鬥失利後,回到陝西。

1932年12月,謝子長被執行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省委書記杜衡(後叛變)污衊為“右傾機會主義”,“土匪路線”,再次被錯誤撤職,送上海中央局“受訓”。

1934年夏,在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反圍剿鬥爭中,謝子長中彈負傷。第二年2月21日,因傷重不幸與世長辭。

創立農會 打土豪

1925年,謝子長回到安定縣後,根據黨組織的指示,仍任民團團總,他和安定縣巡官、共產黨員李象九,扣捕豪紳,打擊高利貸者,為農民辦了很多好事。後任石謙旅十二連連長,在軍隊中秘密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

1927年元宵節,謝子長率部從宜川到安定駐防。他做通安定縣知事張鳴盛的工作,召開安定縣地方行政會議,擔任大會主席。通過了《安定縣地方行政會議組織大綱》、《農民協會章程》等八個決議案,大長農民志氣,消滅了土豪劣紳的囂張氣焰。子長和十連連長李瑞成聯名發表《告父老兄弟書》,嚴禁軍隊拉壯丁,嚴禁打罵老百姓,勒索人民財物。強調軍隊要“以擁護民眾利益為前提”,若有違令損民之事,“必嚴厲懲辦,決不寬容”。他帶頭不住民房,和士兵住在城隍廟的大殿里。

謝子長在縣城辦起農民運動講習所,從農村選拔30多名學員,先學農運知識,再分頭下鄉組織農民協會。在縣農民協會會員大會上,他控訴土豪劣紳剝削農民的罪行,宣傳成立農會的好處。他領導農民協會,拘禁和審判清澗的大土豪,趕走高利貸者,並當眾燒毀文契、賬簿,宣布欠債作廢,廢除苛捐雜稅,當場懲辦了一批惡霸地痞。農民們高興地說:“老百姓見青天了!”

領導清澗起義

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人。4月28日,李大釗等被奉系軍閥在北京殺害。噩耗傳來,謝子長立即組織縣農會召開追悼李大釗大會,聲討反動軍閥和蔣介石鎮壓革命的罪行。1927年8月,中共陝西省委派魏野疇、唐澍等秘密到清澗,成立了陝北軍事委員會和石謙旅黨團委員會,謝子長任委員,秘密做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

8月下旬,同情革命的石謙旅長被陝北軍閥井岳秀派人暗殺。同時,井岳秀命令李象九營開赴延安,謝子長連開到宜川,圖謀分而殲殺之。謝子長與唐澍、李象九、白樂亭立即研究對策,決定按照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和省委指示,舉行武裝起義。

1927年10月12日晚,在一片“為石謙旅長報仇”的口號聲中,謝子長、唐澍、李象九、白樂亭領導的清澗起義爆發,打響了西北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第二天清晨,起義部隊南下。第三天,謝子長率部隊途經延長縣,活捉敵營長,繳械一個連,擊退一個連。15日,起義部隊與宜川守軍兩個連裡應外合,攻占宜川城。此時,起義部隊改編為旅,旅長李象九,下轄三個營,謝子長任營長。兵力900多人,長短槍1000多支,輜重彈藥近300馱。

宜川會師後,敵人調動二三千兵力包圍宜川,部隊突圍時損失慘重。謝子長率部衝出重圍,轉戰到韓城,僅剩下300多人。按照省委指示,重組軍委,部隊改編為西北工農革命軍游擊第一支隊,唐澍任總指揮,謝子長任副指揮,閻揆要任參謀長。1928年1月,部隊向陝甘邊轉移,屢遭國民黨襲擊,傷亡慘重。唐澍、謝子長等回西安向省委匯報,其他人員隱蔽,起義失敗。

開創陝北革命根據地

1933年夏,謝子長被派往張家口察綏民眾抗日同盟軍吉鴻昌部第十八師工作,協助師長許權中指揮作戰。抗日同盟軍失敗後,1933年冬,謝子長被派回陝北,任西北軍事特派員。他經常鼓勵大家:“勝敗是兵家常事,關鍵要吸取教訓,繼續堅持再幹起來!”

白天,謝子長和游擊隊員鑽山溝,住土窯,進行整訓,晚上回到村子繼續發動民眾。只有這時,他們才能吃上一頓熱飯。黎明前夕,提上一壺水,帶上炒的豆子和糠炒麵,他們又上山隱蔽了。他的腳手凍爛了,手指頭又紅又腫,耳朵也淌著黃水,生活十分艱苦。謝子長總是勉勵大家:“咱們熬過嚴冬,就是春天,天氣暖和了,就好了。”謝子長動手寫講稿,專門給大家講形勢,講軍事。他語重心長地說:“打狗還要一條棍,我們壓槍解散,手中沒了武器,見了敵人乾瞪眼,沒辦法。這些沉痛教訓要永遠記取。”

這時,劉志丹給謝子長寫來一封親筆信,派楊森帶騎兵團支援,還給他們送來200塊大洋。1934年2月,謝子長在一塊紅包袱布剪成的三角形紅旗上,親筆寫上“陝北工農紅軍第一支隊”,舉起紅旗,正式恢復成立了陝北紅一支隊。紅一支隊旗開得勝,打了幾次勝仗,和紅二、三、四、五支隊協同作戰,使各游擊區連成一片,還成立了陝北工農民主政府和赤源、秀延縣蘇維埃政府。1934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陝北游擊總指揮部成立,謝子長兼任總指揮。

7月17日,謝子長率游擊隊攻下安定縣城,救出被捕的黨員和民眾200多人後,撤出縣城。7月23日,謝子長率部南下,在南梁地區與陝甘邊軍委主席劉志丹率領的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會合,謝子長被任命兼任四十二師政委。

1934年夏,國民黨軍隊對陝北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一次“圍剿”。謝子長率陝北游擊隊和四十二師紅三團回到安定地區,接連在景武家塌、張家圪台打退敵軍進攻。1934年8月7日,謝子長攻打河口時,不幸中彈負傷。他堅持不下前線,繼續指揮戰鬥。接著,謝子長又率部北上,攻打安定縣董家寺,擊潰敵軍一個營,同心協力粉碎了敵人的第一次“圍剿”。子長因傷重,不得不離開部隊養傷。

關心民眾勝過自己

在激烈的戰鬥中,謝子長總是身先士卒,沉著指揮,關心戰友勝過自己。河口戰鬥負傷後,警衛員牽來一匹馬讓他騎上後撤,他厲聲說:“別管我,快把山下的傷員救上來!”直到“掛花”的傷員安全轉移,他才和大家一起撤出戰場。

在艱苦的鬥爭歲月里,他心裡時刻牽掛著陝北的人民,時刻把民眾放在第一位。養傷期間,路過小界村,看到薛殿革家五六口人,炕上連一床被子都沒有。臨走時,他告訴警衛員白盛武:“把我的被子留給薛家。”警衛員很為難地說:“你只有這床被子,留下了你蓋什麼?”子長果斷地說:“我有這件皮襖就行了。”薛殿革說:“這可不行,你受傷了,我們幫不了你什麼,怎能留下你的被子呢?”子長堅持說:“被子給娃蓋!”薛家非常感激,含著淚把謝子長送出村。

謝子長養傷時,鄉親們冒著生命危險帶著蛋、肉、水果等來探望他。他動情地說:“我咋能白吃人家的東西,我給勞苦大眾沒辦多少事呀!再說,窮人的東西來之不易,咱不能要呀。”他為革命獻出了家產,獻出了一生,但卻從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養傷時仍然穿著那件紫褐色夾襖。

1935年1月20日,劉志丹騎馬來到子長住的村子。一進門,志丹就問:“老謝,你的傷怎樣了?”他躺著,伸出一隻手,握著志丹的手說:“老劉,我早就盼望你來哩!”在場的人都流了淚。子長說:“我的傷看樣子好不了啦。陝甘和陝北的軍事工作完全要你領導,這擔子真不輕啊!我看這任務只有你承擔。”劉志丹安慰他說:“老謝,你要有信心活下去,黨和人民需要你,我們離不開你呀!”志丹走後,子長對身邊的人說:“老劉來了就好了。”

民族英雄 雖死猶生

在艱苦的戰鬥歲月里,謝子長全家從1924年到1937年先後有11人參加革命,9人參加了共產黨,謝德惠、謝紹安等9人犧牲在戰場上或監獄裡,留下老少寡婦6人。他常對家人說:“共產黨是殺不絕的!”他那堅定的革命信念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感染了每一個與他接觸過的人。

1935年2月21日,謝子長因傷重與世長辭,時年39歲。他臨終留下遺言:就這樣死了,我對不起老百姓,我給他們做的事太少了。

為了紀念謝子長,他的故鄉安定縣被改名為子長縣。在棗樹坪,修建了子長陵墓,舉行了隆重的公葬。毛澤東為他題詞:“民族英雄”,“雖死猶生”,並書寫了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