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簡介

馮友蘭

中文名稱: 馮友蘭

性別: 男

國別: 中國

民族: 漢族

作品: 新世訓:生活方法新論

生平簡介

馮友蘭,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預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1952年後一直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1923年夏,馮友蘭以《人生理想之比較研究》(又名《天人損益論》)順利通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畢業答辯,獲哲學博士學位。是年秋回國後,沿博士論文方向寫成《一種人生觀》。1924年又寫成《人生哲學》,作為高中教材之用,在這本書中,馮友蘭確立了其新實在主義的哲學信仰,並開始把新實在主義同程朱理學的結合。在燕京大學任教期間,馮友蘭講授中國哲學史,分別於1931年、1934年完成《中國哲學史》上、下冊,後作為大學教材,為中國哲學史的學科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從1939年到1946年7年馮友蘭連續出版了六本書,稱為“貞元之際所著書”:《新理學》(1937)、《新世訓》(1940)、《新事論》(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通過“貞元六書”,馮友蘭創立了新理學思想體系,使他成為中國當時影響最大的哲學家。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是馮友蘭學術思想的轉型期。新中國成立後,馮友蘭放棄其新理學體系,接受馬克思主義,開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中國哲學史。著有《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二冊、《中國哲學史論文集》、《中國哲學史論文二集》、《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初稿》、《四十年的回顧》和七卷本的《中國哲學史新編》等書。

馮友蘭教授,中國科學院學部常務委員。字芝生,河南唐河人。是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1895年12月4日(農曆乙未年10月8日),馮友蘭出生在一個當地遠近聞名的書香之家。祖父雖然一生沒有取得任何功名,卻作得一手好詩。父親是清光緒戊戌科進士,伯父、叔父都是秀才。馮友蘭七歲就開始在家裡的私塾讀書。1903年,全家隨父親到武昌,在母親的監督下,他讀完了《書經》、《易經》。1909年,到開封考取了中州公學的中學班。1912年到上海進入了中國公學的大學預科班。在上海上學的時候,學校有一門課程是邏輯,所用的書是一本英文讀本——耶芳斯的《邏輯學綱要》。這本書引起了馮友蘭的極大興趣,他從學習邏輯開始進一步產生了對哲學的興趣,而對邏輯的興趣,又使他特別想學西方哲學。

1915年,馮友蘭從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預科畢業後,考入了北京大學。他本想學西方哲學,因為當時教西方哲學的教師剛剛去世,課開不出來,所以他只好進入了中國哲學系。

1918年,馮友蘭從北京大學畢業後,回到河南開封,在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和省立師範學校里教國文和修身。

由於受到五四運動的影響,他和幾位朋友在河南辦了一個宣傳新文化的刊物,叫《心聲》。馮友蘭撰寫了發刊詞,詞中寫道:“本雜誌之宗旨,在輸入外界思潮,發表良心上之主張,以期打破社會上、教育上之老套,驚醒其迷夢,指示以前途之大路,而促其進步。”這個刊物,在當時的河南是惟一宣傳新文化的刊物。

1919年秋,馮友蘭來到北京,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出國留學資格考試,順利通過。1920年1月,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開始系統地學習西洋哲學。當時在該研究院擔任導師的杜威教授對馮友蘭十分器重,在一封推薦信中稱讚馮友蘭“是一個真正學者的材料”。在哥倫比亞大學三年學習期間,馮友蘭致力於對中西哲學進行比較研究,192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回國後,馮友蘭先後擔任的職務有:中州大學哲學教授兼文科主任(1923-1926);廣東大學哲學教授;燕京大學哲學教授;清華大學哲學教授、系主任兼校秘書長和文學院長,代理校務會議主席;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長。

1946年春,馮友蘭受美國薛文尼大學的邀請,擔任該校客座教授。1947年,任夏威夷大學客座教授,同年被普林斯頓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1948年2月回國,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及評議會委員,後主持清華大學日常工作,迎接解放。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馮友蘭調北京大學任哲學系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科學部委員,後又被選為常務委員,兼任中國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和中國哲學史組長。1982年,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馮友蘭是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及主席團成員,第二、三屆民盟中央委員。

馮友蘭是近代以來中國能夠建立自己體系的少數幾個哲學家之一。他的思想在中國現代史上占重要地位,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影響。他在中國哲學史的研究方面 ,形成了富有思辨性的獨特思想體系,是第一個把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進行比較研究的人,也是較早地把中國哲學介紹到西方的中國人之一。他一生著述甚豐,中、英文著作近五百萬言。

早在20年代,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完成的博士論文《人生理想之比較》,通過比較研究,謀求解決中西文化衝突的途徑。該書1924年由商務印書館用英文出版,是中國出版的第一部比較哲學史。補寫兩章後,1926年商務印書館用中文出版,書名改為《人生哲學》,成為當時大學通用的教科書。

他在燕京大學任教期間,完成了一部兩卷本的《中國哲學史》書稿,1933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以後又被譯成英文和日文,在國外出版發行。這部30年代的著作直到現在,還一直被西方各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時作為教材使用。這部著作確立了馮友蘭作為中國哲學史這門學科的主要奠基人地位,是中國學術研究的重要成就。這部書完成後,他的興趣逐漸由研究哲學史,轉移到了哲學創作。他認為,哲學史的重點是要說明以前的人對於某一哲學問題是怎么說的,而哲學創作是要說明自己對於某一哲學問題是怎么說的。這時他已不滿足於做一個哲學史家,而要做一個哲學家了。

40年代抗日戰爭時期,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馮友蘭教學之餘,共完成了六部書:《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他把這六本書統稱為“貞元之際所著書”。所謂“貞元之際”,他解釋說歷史上曾有過晉、宋兩朝的南渡,南渡的人都沒有能活著回來。而這次抗日戰爭,中國一定要勝利,一定要活著回來,這就叫“貞下起元”,這個時期就叫“貞元之際”。這套著作,建立了一個有特色的完整的哲學體系,體現了他在哲學上參加民族復興大業的努力。對這六部書,《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評價說:“貞元六書,上接程(顥、頤)朱(熹)理學,並與西方新實在論相通,構築了富于思辨性的獨特思想體系。”1947年,馮友蘭在美國講學期間,用英文寫了一部《中國哲學小史》,交紐約一家出版社出版,後又翻譯成法文、義大利文和塞爾維亞文。此書至今在西方仍流行不衰,是西方人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著作。1985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中文譯本。新中國成立後,他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努力以馬列主義為指導重新研究中國哲學史。從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他除了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講授中國哲學史外,還開辦講座,向中外學人介紹中國哲學的發展。與此同時,在繼承和批判自己過去思想觀點的基礎上,開始寫作《中國哲學史新編》。“文革”中被作為反動學術權威加以不公正的批判,身心受到很大摧殘。《中國哲學史新編》的寫作也被迫停了下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他不顧年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了《中國哲學史新編》的寫作上,終於完成了七卷本的《中國哲學史新編》的修訂和寫作任務,把餘生獻給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上。《新編》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末至現代部分。《新編》1987年獲北京市首屆哲學社會科學和政策研究成果榮譽獎。

馮友蘭從事教育六十多年,辛勤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哲學工作者。如今在北京大學和研究部門工作的搞哲學的同志,許多人是他的學生,有些是他的學生的學生。他治學嚴謹,平易近人,對青年十分關心和愛護。他經常告誡自己的學生,搞歷史的人要有“史德”,要掌握豐富的史料,做到觀點和材料的統一。馮友蘭1923—1926年在中州大學任教,是河大哲學系的創始人之一。他講課深刻透闢,還親自指導學生進行英譯漢的翻譯練習,以培養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當時中州大學成立文藝研究會,馮友蘭任名譽會長,並為研究會辦的刊物《文藝》撰寫了發刊詞,申明:“中州大學研究會以研究國故和文學為宗旨,通過編輯此刊,使會員們的理智力和想像力,皆有適當練習之機會。”在全國有較大影響。這些都給中州大學的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馮友蘭始終是一個堅定的愛國者。解放前夕,在美國講學的一年多時間里,他感到人們往往把中國古代文化,作為博物館裡的東西來研究,自己在講學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也仿佛成了博物館裡的陳列品,他心裡很不是滋味,時而產生一種自卑感。他常常吟詠王粲《登樓賦》里的兩句話:“雖信美而非吾土兮,夫故可以久留?”來表達自己強烈的思鄉之情。他覺得無論如何,還是把自己的國家先搞好。面對人民解放軍的節節勝利,南京政權搖搖欲墜,全中國即將解放的國內局勢,有些朋友勸他在美國長期居留下來,馮友蘭卻毅然回到了祖國。在北平解放前夕,南京派人來邀馮友蘭赴南京,又被他堅決拒絕。在《新事論》的最後一篇《贊中華》中,最後一段他這樣寫道:“真正的中國人已造成過去的偉大的中國。這些中國人將要造成一個新中國,在任何方面,比世界上任何一國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我們所深信而沒有絲毫懷疑的。”他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馮友蘭生前曾寫下一幅對聯,“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上聯是自道平生志事,下聯是所求理想境界,充分表達了他的為人為學。

“智山慧海傳真火,願隨前薪作後薪”。馮友蘭是一位傳播人類智慧“真火”的人。

1990年11月26日,馮友蘭在北京病逝,享年9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