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簡介

梁漱溟簡介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煥鼎,字壽銘、蕭名、漱溟,後以其字行世,廣西桂林人。中國現代思想家,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曾將自己一生的思想發展分為三個時期:西方功利派、佛教出世主義、儒學。《究元決疑論》一文是先生三年研佛的總結,也是他崇尚唯識學的開端。在這方面的學術研究導致了《唯識述義》的寫作,北大校長蔡元培看後即聘請他到北大講授印度哲學。在北大任教之初,很快便寫出了《印度哲學概論》和《唯識述義》兩部講義。北京大學於當時為文化論戰的中心,梁漱溟在北大發起了東方學及孔子哲學的研究,並於1921年出版了《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且由此成為現代新儒學的先驅。《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對中國、印度、西方三個文化系統的特點及其在世界文化發展史上的地位作了系統的分析,預測了世界文化未來的趨勢,對儒學的前途作了樂觀的估價。此書成為先生一生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梁漱溟曾於1924年前往山東辦學,以後又在四川創辦勉仁文學院,而他在山東鄉村建設實驗中倡導的鄉學村學模式更突出表現了融社會教育與社會改造為一體的思想。自抗戰開始,先生便被捲入政治生活的鏇渦中,此後五十年間一直為中國政壇的重要人物。梁漱溟對建國後一個時期內開展的階級鬥爭並不完全贊同,對“文化大革命”以及後期開展的“批孔運動”更是明確表示反對。《人心與人生》和《中國--理性之國》是他晚年的兩部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