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征》觀後感作文

時間:2022-06-26

電影長征觀後感作文1000字

連續坐在那裡閉著眼睛也要等完,因為我不希望有頭無尾,終於就這么著完了,看完了。 

看的是什麼,看的是電影我的長征…… 

無論怎樣都壓抑不了心中的震撼,或者說是感動,心酸,這是一種不能用語言來形容的心情。長征,這震驚中外,舉世皆無的兩萬五千里的軍事長征,是中國紅軍的戰略大轉移。中國工農紅軍長驅二萬五千餘里,縱橫十一省。長征途中,天上有敵人飛機轟炸,地下有敵人幾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還有湘江、烏江、金沙江、大渡河、瀘定橋、五嶺、烏蒙山、大雪山、草地等天險的阻隔,紅軍要戰勝克服這些艱難險阻,不僅身體要遭受超出人類種種極限才能忍受的痛苦,更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慢慢長征路,是血肉鑄成的。 

長征是一首悲壯的詩,一幅悲壯的畫,一曲悲壯的交響樂。 

長征路上,硝煙瀰漫,血肉模糊,再稚嫩的生命在這樣的氛圍中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著薰陶。少年紅軍王瑞一家四口全都參加了長征,湘江之戰的慘烈炮火奪去了他父親的生命,過彝區時失去了他的姐姐,姐夫犧牲在飛奪瀘定橋的戰鬥中,新結交的彝族戰友達爾火捐軀於瀘定城頭,連長為了救他墜下懸崖。苦難與艱險刺痛並磨礪著少年的心,這是怎樣的一種撕心裂肺的疼痛?又是怎樣的一種刻骨銘心的經歷?也許只有他才能真切的感受。 

現在的我們,上網玩遊戲通宵達旦,上課遲到,攀比炫耀等等。是的,或許我們覺得這樣子很幸福,但這僅僅只是停留在物質層面的,捫心自問我們學到的知識有多少,心虛了吧。或許年輕的我們會迷途,會不知所措,就像紅軍當年那樣不知往何走,但請不要輕言放棄,只有不動的目標最容易被找到,“學習時的痛苦是短暫的,學不到的痛苦才是終生的”,在我們這個最需要知識的時期澆灌的時候,或許為了將來的勝利我們要靜靜的沉寂、蓄勢待發,但請不要懷疑自己的價值,往哪走,跟著走,跟著黨走,用黨先進的思想不斷武裝自己,承擔起我們背負著鐵的使命——振興中華民族。當然我們不用流血也不用犧牲,但我們卻要以鐵的意志來要求自己,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繼承和弘揚長征的精神,才能完成我們的使命。 

查看全文

電影《長征》觀後感

今天,我看了電影〈〈長征〉〉,那一幕感人的瞬間,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底。

看著那紅軍走過的泥濘的草地,好象化成了戰士不倒的身軀。在這血雨腥風的歲月里,曾經從這裡走過的足跡,沉澱成了一件永久的愛,使他們越過生死,堅定前進,為了祖國的人民,為了家中老母,我深知,這和平,來之不易。

看著銀幕上戰士們不屈不饒身影,望著他們用生命保衛起的美麗國土,看著一個一個前仆後繼的戰士,我看到了他們的精神,他們的心,這是敵人無論用什麼高精尖的武器都打不倒的,一瞬間,我感動了,我為中國而驕傲。

查看全文

勃沙特的長征觀後感700字

生命這個原來卑微的兩個字,但在紅軍眼裡。是與眾不同的是唯一的是,珍貴的。有了生命,世界才不會孤單,生命為我們增添色彩,讓我們能夠領略世界的風采。

八月的桂花,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勃沙特的長征》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勃沙特幫助紅軍戰勝了國民黨,但張排長和張大狗卻因此而陣亡電影語言幽默詼諧,生動形象,常常能夠有引發我們笑聲的情節。

電影中,情感色彩濃厚,特別是部隊糧食缺乏,不得已而殺掉“張二狗”。看到張大狗的悲痛和張排長不得已而為之的表情是我被深深的感動了。有時人們為了大利益而捨去自己,舍小家為大家。張排長這樣不顧個人利益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生命這個曾經卑微的詞,紅軍,用他們的行動證明了生命是可貴的,他們用行動詮釋了生命的可貴!

現在的生命是十分珍貴的,20xx年,為了尋找失聯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客機,共有26個國家提供了支援,中國,澳大利亞,日本等數個國家在印度洋箇中國南海海域上的搜救上投資了4400萬美元。打撈專家表示,實際花費可能是官方發布的3、4倍。

人活著,要有價值,要有理想。怎樣的一生是有意義的?能夠活出自己的人生,實現自我價值,這樣的一生是值得的,將個人追求建立在人類共同需要的基礎上,這樣的一生是值得的!

生命,一個多么美麗的詞啊!當人的生命遭遇的無力抵抗的自然災害時,人為災難時,不可預知的生命的結束時……我會感受到生命是如此渺小,如此脆弱,我又體會到生命是堅強的,生命是崇高的,神聖的。我們對生命要有一種敬畏的情懷。

查看全文

長征觀後感450字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長征,是一首雄壯、豪邁、氣勢磅礴的革命交響曲!長征,把驚濤壯觀推出,把日出瑰麗托出,讓松柏昂首挺拔,讓雄鷹翱翔藍天!

隨著新中國的發展,一座座大樓拔地而起,開發區星羅棋布,作為新一代的少先隊員,我們更應該好好發揚長征精神。在學校里,我們要幫助、關心身邊的小同學,和同學們和睦相處;在家裡,我們要尊敬父母……

想想我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這是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應該加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我們只有為遠大的理想頑強奮鬥,人生的抱負才能真正實現,人生的道路才會煥發光彩。

查看全文

長征觀後感500字_影片長征觀後感500字

《長征》真實再現了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壯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長征觀後感500字,希望能幫到大家!

長征觀後感500字1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全校同學一起去看電影長征。

長征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屢戰失利後,形勢嚴峻,國民黨軍重兵集團繼續向中央蘇區腹地推進。這時,中共中央決定放棄中央蘇區,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蘇區向陝甘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了長征。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看完以後,我有許多話想說:今年是長征勝利70周年。作為90年代出生的我,看到的只能是電影中紅軍身影的再現。但我感覺得到長征的精神,感覺到所有參加長征的人的偉大,他們有著不怕犧牲的精神。因為有了他們的這種精神,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電影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是:有一個紅軍女隊員為了救一個傷員,自己卻受了重傷。大家都知道傷員活下來的希望很小很小,但是女隊員依然要奮不顧身的去救他,這種不怕犧牲精神讓我深受感動。正因為有了千千萬萬個這樣的戰士, 中國工農紅軍才取得了長征的勝利,才會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蹟。

大家想一想,我們現在這么美好的生活環境,這么良好的學習環境,可都是紅軍們用鮮血換來的呀!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它們,別讓紅軍們的鮮血白白流淌!

查看全文

歌劇長征觀後感700字-長征精神心得體會

歌劇《長征》由國家大劇院力邀印青、鄒靜之、田沁鑫等國內一流藝術家創作,讓人們深刻感受到長征精神。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歌劇長征觀後感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歌劇長征觀後感

從鏗鏘有力的《神聖的自由誰敢來侵犯》到優美動聽的《三月桃花心中開》,從充滿英雄氣概的《寒夜中》到催人淚下的《我捨不得離開紅軍》,12月5日,揭幕“20xx國家大劇院歌劇電影展映月”的歌劇電影《長征》,讓劇中一首首經典唱段再次響徹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而12月21日至25日,在國家大劇院迎來開幕運營十周年之際,國家大劇院原創中國史詩歌劇《長征》也將迎來第三輪熱演。

20xx年,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國家大劇院推出了原創中國史詩歌劇《長征》。歷經兩輪演出,這部收穫了無數業內外人士“點讚”的歌劇,已成為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紅色經典佳作。

近年來,國家大劇院先後推出了《方誌敏》《長征》《金沙江畔》三部紅軍題材歌劇作品。其中,歌劇《長征》策劃始自20xx年2月,集聚了作曲家印青、劇作家鄒靜之、指揮家呂嘉、導演田沁鑫、楊笑陽等當今藝術界的翹楚參與創作,歌唱家閻維文重磅領銜。在創排的過程中,全體演職人員用長征精神排演《長征》,以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藝術難關。歷經無數次精心細緻的打磨,歌劇《長征》不僅以兼具史詩感與時代感的舞台呈現,將那些為了革命理想而奉獻出青春與生命的紅軍戰士們屹立於歌劇舞台,同時,劇中的《三月桃花心中開》《我們終將得勝利》《寒夜中》等經典唱段已在觀眾中廣泛流傳。更有不少90後、00後的年輕觀眾受到了紅軍精神的洗禮,獲得了滿滿的正能量。

查看全文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

20xx八集歷史紀錄片《永遠的長征》於央視一套播出,《永遠的長征》突出長征精神的當代詮釋,呼喚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觀看紅軍《永遠的長征》紀錄片,你有什麼心得體會呢?下面小編整理了永遠的長征》紀錄片的觀後感心得,供大家參考!

20xx永遠的長征觀後感篇1

看完了《長征》紀錄片,深受感觸。80年前,瑞金,八萬中央紅軍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而被迫突圍西行,開始了萬水千山只等閒的長征。這時候,遠隔千里的蔣介石指著地圖狂妄地叫道:他們是走向深淵,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後,當他面對追獲的一大堆爛草鞋的時候,他不得不承認,這股頭戴紅星、足踏草鞋的鐵流是不可阻擋的。?

80年前,長征途中,紅軍將士與天斗,與地斗,與敵人斗,斬關奪隘,搶險飛渡。雪山草地是紅軍長征中最為艱苦的歷程。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海拔4000多米的川康雪山,使成千上萬的紅軍戰士長眠於此;千里沼澤、連鳥獸都不能出沒的川西草地,吞噬了多少紅軍戰士的生命。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草根下掩埋著烈士的忠骨,雪山上聳立著勝利的曙光。

80年前,會寧,經過兩年多的殊死征程,邁開雙腳,巧奪金沙江,飛奪瀘定橋,跨過了千里冰封的皚皚雪山,穿過了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歷經千辛萬苦,縱橫馳騁10多個省,血戰近600多次,行程數萬里,終於勝利抵達陝甘蘇區,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曆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已經一往不復,但一段段膾炙人口的長征故事流傳至今,為人傳頌,它們刻下了長征者鏗鏘的足音,矗立起長征者英勇的雕像;

查看全文

紀錄片長征觀後感400字

紀錄片《長征》會讓你們深刻的感受到長征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座巍峨的豐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紀錄片長征觀後感400字,供大家參閱!

紀錄片長征觀後感400字篇1

我記不起這是我第幾次想起長征了,在我的記憶中,它就像古希臘文學中一部長長的史詩,我至今才讀懂它一個小小的章節。

在漫長的歷史與文化的進程中,我們的民族有著很多輝煌的過去,穿越時空的蒼涼與沉重,是歷經滄桑後的繁華,的確,我們的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難。

風吹過,雨打過,火燒過,鐵蹄踐踏過,但寧折不彎的是中國人的脊樑,這就是長征的真實寫照。

長征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座巍峨的豐碑,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為了北上抗日,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跨越萬水千山,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篇章。

堅定不移地信仰、不屈不撓的求索,無所畏懼的前行,向著理想勇敢奮鬥,在當今的詞典中,沒有哪一個詞能夠像“長征”那樣,包含了所有這些令人感動的崇高精神和象徵意義!

撫今追昔,共和國的滄桑巨變令人感慨萬千;繼往開來,全面小康社會的美好前景呼喚著我們奮然前行。

展望未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大船正劈波斬浪,昂首向前!

淋浴著新世紀燦爛的陽光,歷史的重任將落在我們這一代少年的肩上。過去,長征使中國輝煌;今天我們要將長征精神發揚下去。我相信,未來的中國載入世界編年史的一定是更華美的篇章!

查看全文

《長征》觀後感

《長征》這部電影真好看,寫出了紅軍頑強不屈的精神。你還沒看過,不妨來幾篇長征觀後感。這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長征》觀後感,希望你喜歡。

《長征》觀後感篇一

暑假期間,我在網上觀看了一部革命歷史題材影片《長征》,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影片分上、下兩集,向觀眾展示了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戰略大轉移的歷史場景。影片宏偉壯觀,深入地再現了紅軍當年長征所遇到的種種內在和外在的艱難險阻,用史詩筆觸全景刻畫了湘江之戰,四渡赤水、強渡烏江,巧渡金沙江,穿越雪山夾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紅軍戰士長途中歷經的幾次較大的戰役和險境。謳歌了紅軍戰士勇於挑戰自我極限,敢於戰勝惡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影片真實再現了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壯舉。讓我在深刻了解中國歷史的同時,心靈也受到了衝擊和震撼,更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特有的堅強不屈、堅韌不拔的精神。

1934年,蔣介石對紅軍中央蘇區進行了五次瘋狂地大圍剿,在反圍剿失敗後,紅軍被迫進行了戰略性轉移,從而開始了震驚中外的“兩萬五千里長征”。在長征的艱難路程中,經歷了飛奪瀘定橋、湘江戰役、強渡烏江、四渡赤水等戰役,但是讓我感觸最深地還是在那艱苦環境下,沒有食物、沒有交通工具、物資極度缺乏、惡劣的自然環境再加上國民黨部隊的攔截追擊,有多少紅軍戰士犧牲在戰場上;有多少捨生忘死的感人事跡;更有多少愛國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可是工農紅軍們毅然表現出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令人無比敬佩!

查看全文

《長征》觀後感作文900字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鎖寒。更喜岷山千里雪,紅軍過後盡開顏。”這首氣勢磅礴的片頭曲,將我帶進了《長征》這部電視連續劇。這部片子再現了萬里長征的艱難征途,一幅幅戰火紛飛的畫面,一個個感人肺腑的場景,令我熱血沸騰、激情澎湃。

1934年,蔣介石不顧日本軍國主義入侵東北三省,侵略我們中華民族的事實,依然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對紅軍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由於蘇聯來的顧問李德和中央主要負責人博古的錯誤指揮,紅軍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兩萬五千里長征。長征初期的錯誤指揮,使紅軍連連失利、損失慘重,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率領部隊為紅軍殿後,等到大部隊撤退後,他們只剩下四五百人,待他們要撤退時,湘江已被封鎖,他們只能退回湘西打游擊。不料陳師長腹部中彈,他命令其他戰士撤退,自己來掩護,不幸被敵人抓住。在敵人抬著他去邀功的路上,陳師長把自己的腸子掏出來扯斷,最後壯烈犧牲,犧牲是他年僅29歲。紅軍這種寧可犧牲自我,保全集體的團隊精神使我感動至深、難以忘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