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城南舊事》有感作文

時間:2022-06-26

讀城南舊事有感1000字

還是十六歲的年紀,懷揣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夢想,四處閒逛。破舊的書攤是流連忘返的地方,幾元錢一本的書籍是最好的承載。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映入眼帘,綠皮的封面,像極了大自然的色彩。不過,那時的我不知道林海音,沒有讀過她的《竊讀記》,看中的是價格,僅僅五元錢而已,對我這個囊中羞澀的窮學生而言,恰到好處,可以裝模作樣,證明自己是個愛讀書的娃。

書買回來,帶到樹林裡,找了如此僻靜的場所,是該認真欣賞精彩的內容?沒有,每一個字都認識,連起來根本不懂意思。年輕的我喜歡小說,喜歡故事,獨獨對散文不感冒,不願讀,讀不懂,覺得這樣的作家都是無病呻吟,做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煩惱事。

最後的結局——嶄新的《城南舊事》束之高閣,落滿厚厚的灰塵。再過了幾年,已找不見了蹤影。

後來的許多年裡,我熟悉了林海音,知道她是個偉大的作家,心思縝密,邏輯清晰,情感豐富,也許多次看到《城南舊事》。只是每一次,都是掃一眼,不屑一顧。年少的記憶太過深刻:這本書不適合我讀。

幾天前,同事在辦公室里捧著書籍,正是《城南舊事》。我十分好奇:“這本好看嗎?”她花朵綻放在臉上:“不錯啊,越看越有滋味。”“真的?”“真的。”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雖然心裡有些不太相信,但還是從家中找出了《城南舊事》。家中藏書較多,裡面恰好有。

重新翻開,前言已經選入了人教版五年級的課本《冬陽·童年·駱駝隊》,《爸爸的花兒落了》也入選了人教版八年級,已經讀了不下十餘遍,也一遍遍地講解與學生聽,熟悉的味道撲面而來,像是久違的遊子見到了家,抖落了一身的灰塵,可以舒服地躺下,感受瀰漫在記憶里的溫馨。

查看全文

讀城南舊事有感800字

“從記事開始,童年就成了我的美妙回憶。”這是女作家林海音說過的。城南舊事是她的著作,在這本書中林海音被稱為小英子,她寫了許多童年發生過的事,用一個稚嫩的孩子的思想,為我們講述了一件件有趣又含有深刻哲理的故事。

這本書主要寫了《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爸爸的花兒落了》、《驢打滾》和《冬陽、趕集、駱駝隊》這一系列故事。小英子等一個個形象鮮明的人物躍然紙上,讓我記憶猶新。

小英子樂於助人,讓我十分敬佩。不時,我的腦海里浮現出書中這樣一段場景:我撩開妞兒那狗尾似的辮子,認真的盯著那顆黑色的斑點,忽然我想到秀珍家弄丟了的小柜子,我幾乎要暈倒。牛兒把臉轉過來,貼緊了我的臉,呀!英子好可憐,你怎么這么熱。我扶著妞兒站起身,鎮定的說,今晚惠安館門口見,我帶你找你的親媽。這段寫的是英子著涼後發燒,還要堅持帶妞兒尋找親爹親媽,她樂於助人,即使在生病時也不例外。讀完這段,我感慨萬千,英子竟然這么善良,她純潔的心靈感化了我:為了同伴獻身,沒有顧及自己,因為小英子的世界裡,所有人都是善良的。

她用純潔的心靈看待哪怕是竊者。小英子玩球時無意發現了草叢中的那個人,因此並不認為那是一個壞人,而是為他幫助弟弟的事情而感動。後來當他被捕時,因此又困惑了;當他終於在畢業典禮時看見了小偷的弟弟時,才明白了一切。我閉上眼,仿佛看見了英子那個純真的心靈,我被她兒童獨有的純潔打動了。她的純潔,像朵花一般傾吐芬芳;她的善良,像燈光一樣溫暖著人們的心靈;她的童真,像小草一樣生機盎然。

查看全文

讀城南舊事有感400字

暑假,我讀了一本很好看的書,叫《城南舊事》。書中講了作者林海音兒時發生的許多有趣事件。我覺得她做的事十分了不起。

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惠安館傳奇》中英子幫助一個媽媽不讓她看也不讓見的瘋子——秀貞找到了她的孩子小桂子。就是這個片段讓我覺得她十分了不起。為什麼呢?原因有三個。一、別人都不敢、也不肯幫秀貞,英子卻不顧家人的警告幫助了她,僅僅出於對她的同情。二、英子那時才八歲,卻僅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找到了那個孩子。三、英子通過自己細心觀察獲得的線索發現了妞兒就是秀貞所說的小桂子。

查看全文

讀城南舊事有感500字

寒假裡,我讀完了《城南舊事》這本書,我不盡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林海音筆下的城南舊事是平凡的,也是美好的。

這本書的主人公叫林英子,她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她交的第一位朋友,就是在胡同里尋找自己女兒的“瘋女人”秀貞,之後,英子又幫秀貞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幫她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兒,又讓這對母女倆再一起了。

但是不幸的事情發生在了英子身邊。就在秀貞和女兒尋找女兒的爸爸的時候,被一輛火車給軋死了。英子得知這件事的時候非常難過。還發了高燒,昏迷了十多天,她還差點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在英子六年級畢業的時候,她爸爸得了一種疾病去世了這又讓英子非常難過。隨著英子家人的離開,英子也慢慢知道了自己的責任。她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

查看全文

讀城南舊事有感1000字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這是《城南舊事》一書中英子的畢業典禮上的幾句歌詞,最是觸動人心,每次讀到時,總有一絲離別的傷感。

這本書中,每段故事的結尾都是離別,可能最扎心的就是至親的人離去了吧!

讀到《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這一章節我幾度流淚。當時的英子還小,不懂得生離死別,但從她爸爸離開後,她真的長大了。她回憶起了小時候爸爸和自己在一起的時光,那些時光中令英子難忘的,也是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英子晚起的那件事了。

因為英子晚起不想上學,所以她的爸爸把她打了,從床上打到床角,從床角打到床下,可想而知是多么痛啊!可,以後這種痛再也無法感受了……父母終究是愛孩子的,隨後英子的爸爸就把大衣給英子送來了,當時的英子心情複雜,不知是開心,還是自責。可,以後再也沒有對她這么無微不至的關心的人了……當英子在講台發言時,總以為他的爸爸在台下,可,她的爸爸已經永遠的離開了,那個疼她愛她又打她罵她的人,真的離開了,不再回來……至親的離別令人心痛,與自己的好朋友分別,也是令人難以承受的。不光是妞兒與英子分離了,還有我也是一樣,我的好朋友是柳新彤,她還是我的組員,她轉校去了北京,在她走的那一天,我沒有去送她,是因為怕自己繃不住,哭了,我不能讓她看見我哭,因為她看見了也會如此不捨吧!因此我把自己關在家裡一整個上午,心裡滿滿的都是我們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我忍不住拿起筆來給她寫離別贈言,淚水幾次打濕了信紙。

查看全文

讀《城南舊事》有感800字

這一個寒假中,我讀了一本有知識性、有意義的好書——《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小姑娘,她叫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這條胡同里有一個經常痴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叫秀貞,是英子的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思康暗中相愛,後來思康回了老家,再也沒回來。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送到城牆根腳下,不知去向。英子對她非常同情,於是答應幫秀貞找小桂子。英子在不經意間發現妞兒的身世與小桂子極其相似,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後來英子一家遷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便衣警察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因為失去了一個朋友。後來,蘭姨娘來到英子家,英子發現爸爸對蘭姨娘的態度不對,英子想了一個辦法,把蘭姨娘介紹給德先叔,後來他們倆相愛,最後他們一起乘馬車走了。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被淹死,女兒也被丈夫送給了一對沒有兒女的騎三輪的夫婦,心裡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後來,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了。最後,英子的爸爸也因肺病去世。英子因為爸爸的離開,體會到了自己的責任,覺得自己長大了。

查看全文

讀《城南舊事》有感800字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這是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中的一句話,它深深吸引了我,勾起了我的解讀和我對童年的回憶。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小英子,因為她的童年充滿了悲歡離合。在《惠安館》這一章中,小英子幫助妞兒找到了親媽,但最後,她們娘倆去找孩子的爹,被火車給壓死了,這是她童年中發生的一個悲劇。她的童年是歡樂的。她和妞兒一塊兒看小雞,蘭姨娘給她做西瓜燈,和秀貞玩家家……她的童年裡也有離別的時候,她和蘭姨娘、宋媽分離了……她的童年也有歡聚的時候,妞兒和秀貞團聚了……儘管悲多歡少,但她始終不向命運低頭,而且還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孩子。

我的童年充滿著生活的情趣。我從小生長在農村,跟著阿公餵雞、拔蘿蔔、釣龍蝦……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事情是坐“飛雞”。一天,外公讓我看雞。我來到了院子裡,雙手左右搖擺著,嘴裡不停地嚷嚷著:“去,去,乖乖地回雞圈!”正當我不注意時,一隻大公雞從陽台上飛了下去。我嚇了一大跳。只見,它撲騰了幾下翅膀,安全地著陸了。我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大聲喊道:“飛雞!飛雞!”於是,我計畫坐一次“飛雞”。趁外公不在時,我躡手躡腳地溜到了雞棚邊,看中一隻英勇的大公雞。我一屁股坐下去,拍了拍它的翅膀,告訴它可以起飛了。誰知,它沒飛起來,發出一聲慘烈的咯咯聲,便一命嗚呼了,爸爸媽媽知道我坐“飛雞”後笑我傻,後來帶我坐了一回真正的飛機。

查看全文

讀《城南舊事》有感450字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伴隨著耳邊《送別》輕靈的旋律,我的腦海里又浮現出《城南舊事》那充滿淡淡憂傷的故事。

《城南舊事》進述了小姑娘林英子的童年。悽慘的秀貞母女,為了弟弟不得不偷錢的青年,敢於抗爭的蘭姨娘……這些命運坎坷、性格各異的人物在小英子的童年匆匆來去。它並不是一本有趣的書,而是一段充滿濃濃思念,淡淡憂傷的往事。

書中的文字很柔軟,卻能觸碰到人心中最快樂的記憶——童年的遊戲。在那個貧困的時代,孩子們想方設法創造出各種遊戲,踢紙錢、餵小雞、吊嗓子……他們的遊戲花樣百出,無拘無束。這些遊戲我們從沒有聽說過。與爸爸聊《城南舊事》後,爸爸從一個角落裡翻出了他小時候的玩具,我們一起在小區里滾鐵環,吹柳哨度過了一個美好的下午。

查看全文

讀《城南舊事》有感900字

有人說,要么旅行,要么閱讀,身體和心靈必須有一個在路上。看的是書,讀的是世界。書給予人內心的寧靜,陶冶人的性情,使人明白道理。在《城南舊事》中我收穫了許多。

《城南舊事》的作者是林海音,她以自身真實故事為藍本,訴說著一個個令人動容的篇章。文中,英子用自己稚嫩的眼光,看著老北京這個雜亂的世界。看著那些複雜的人和事,在這一個過程中不斷成長和蛻變。

在書中有著形形色色的人,對英子的成長有著不同的影響。惠安館的秀貞,好友小桂子,為了弟弟上學而當小偷的哥哥,僕人宋媽,蘭姨娘,德先叔,因病而逝的父親……,這些人教會她許多道理,也是因為有這些人,她的童年豐富多彩。

英子,她純真,質樸,樂於助人。她為秀貞找回失散多年的女兒,她還把母親的金手鐲和父親的鑽石金表送給秀貞母女當路費,而自己因在送別秀貞母女途中淋雨生病了。用“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來形容她是最合適不過了。

在《城南舊事》中,最令我動容的是,《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章。文中,有許多至情動人的句子描寫,如“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落下了好幾枝,散散落落,很不像樣子”,“石榴樹大盆下,也有好幾落沒有長成的小石榴”,她超乎同齡人的成熟懂事,使她明白父親將離自己而去。當僕人回來傳話時,“我從來沒有這樣鎮定,這樣安靜”,“是的,這裡數我最大了”……明白了自己身上將承擔的責任,這份承擔又是她這個年紀所該具有的嗎?而“催促自己,我好怕是怕不上什麼事似的”,更加反映了她的內心的動盪不安、恐懼。再到“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是小孩子了”的轉變。這一個過程中,她經歷了一個小孩子在這個階段,不該有的成熟懂事和承擔,而她並沒有哭,坦然地面對這一切,超乎同齡人的成熟,使我不得不由衷地敬佩。

查看全文

讀城南舊事有感800字

在我呀呀學語時,媽媽就經常手捧一本書給我讀裡面的故事,當我在老師手把手的教育下,學會了自己閱讀書籍後,我知道了書可以帶給我們許多的快樂與享受。

今年暑假,媽媽向我推薦了一本兒童讀物,名字叫《城南舊事》,它是由台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作者以飄逸的文字,輕盈的筆調,借書中的主人公小女孩兒英子一雙充滿童真的大眼睛,描繪了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北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的市民生活。她純真稚嫩的言語,流暢清新的敘述,讓我看的津津有味兒,如醉如痴!

書中,主要描寫了林海音童年在北平城南的小胡同里經歷的一個個小故事。《惠安館》描寫的是因為新生的女兒被父母送走而變得瘋瘋癲癲的惠安館女子素貞,以及時常被養父母虐待的小夥伴兒妞兒,善良的小英子(林海英)以自己的方式幫助了這對不幸的母女相認,結果迎接她們的只有死亡;《我們看海去》描寫的是善良純真的小英子與為了供養弟弟讀書而走上邪路的小偷結下了友誼,兩人約定一起去看海,而英子卻無意中成了“出賣”朋友的人;《蘭姨娘》描寫的是單純可愛而又處境危險的蘭姨娘,勇於衝破封建舊家庭的束縛,追求自己的幸福;《驢打滾兒》描寫的是為生活所迫丟下自己的親生兒女不顧卻去給別人做奶娘的宋媽,因為丈夫好吃懶做,沉迷於賭錢,結果痛失一雙兒女的悲慘經歷;我最喜歡的是最後一個故事《爸爸的花兒落了》,在小英子國小六年級畢業的典禮上,得知親愛的爸爸去世了,家中的頂樑柱從此倒了,而作為家中的長女,她底下還有六個年幼的弟弟妹妹需要她照顧,小英子從此告別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才十二歲的她,小小年紀就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的責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