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辯論戰術

例:“法治能消除腐敗” 反:腐敗有減少的趨勢就能說明腐敗能消除嗎?一個人小時候一天能吃一斤飯,成人後一天能吃二斤米飯,這也是飯量不斷增長的趨勢啊?是不是說到了老年他就能吃100斤大米飯呢?那不成了飯桶了嗎? 正:吃飯是飯量不斷增長,消除腐敗卻是腐敗在不斷減少,這兩者怎么能混為一談呢? 正方用這種反駁方式指出反方所“按照的”根本不是正方的“邏輯”,所以導出的荒謬結論是無效的。 ② 順水推舟 例: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惡” 正:我想先請問對方同學,您的教育能夠使你一輩子不流露本性嗎?如果您不小心流露本性,那我們大家可要遭殃了。(前面反方說過教育使本惡的人性向善)

反:所以我要不斷地注意修身自己呀!曾子為什麼說:“吾日三省吾身”呢?……這種反駁方式是指出對方所導出的結論與本方觀點並不矛盾,在①例中,如果用順水推舟法,似乎可以這樣說:正:所以我們才要考察法治是否有消除腐敗的內在能力啊!而腐敗不斷減少的趨勢恰恰提供了一個證明。 比較一下,哪種方法更好呢?我個人認為後一種方法更能體現“避其鋒芒,擊其惰歸”之兵家要義。

9. 各執一詞 在同一個論據上,雙方各自強調對自己有利的一面。 例:“當前妨礙大學生走向社會主要是自身素質問題,還是社會環境問題” 反:現在是“孔雀東南飛,飛到廣東來”,不就是因為廣東水草豐美,環境優雅嗎? 正:可也要是孔雀才能東南飛啊! 反:東南有梧桐,方有孔雀來。現在的問題是梧桐太少。 臨場利用對方的論據時,會用到這種戰術。

10. 特殊情況 先舉一個例子:“發展旅遊業利大於弊” 正:……對方同學怎么能把色情業、賭博業的弊端強加到旅遊業的頭上呢?這不是張三犯罪,李四坐牢嗎? 反:如果李四是幫凶,當然也要坐牢。旅遊業不是對色情業、賭博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嗎? 本來張三犯罪,不該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幫凶的特殊情況下,就不奇怪了。又例: 正:……這不等於是把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推到水裡去嗎? 反:如果不下水又怎么能學會游泳呢? 能否成功地運用這種戰術,關鍵是辯手自身的素質。在這種戰術中,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

11.攻擊小前提 例:正:毛驢沒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嗎? 反:毛驢就真的沒有污染嗎? 當對方第一句話是判斷句,第二句話是反問句時,本方應該先注意這句判斷句是否成立,這在辯論中屬於“盲點”,容易忽略。 這種戰術在許多情況下屬於詭辯,就象對方指著一個正方形說正方形與圓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擊說他指的根本不是一個標準的正方形。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這樣反駁。 正:當然世界上沒有絕對不造成污染的東西,但毛驢難道是因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嗎? 這種戰術要慎用。

12. 迴避 在水平相當的辯論賽中,只有符合以下條件才能迴避: a) 對方的問題無法回答; b) 對方的問題回答後對本方很不利; c) 對方的問題與辯題無關。迴避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 就好象沒有聽到對方的問題,直接提出本方問題。這種迴避可以用,但痕跡過於明顯。 ② 以一句話作為過渡。當評審和觀眾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句話中,就容易忘記本方已在腳底抹油了。 ③ 暗含諷刺的迴避 當對方的提問不甚合理時,用這種戰術效果較好。這類回答在特殊的語境下才有效,不要生搬硬套。

13.回答問題後再提問 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應該回答問題,回答後提出本方問題。但是,如果回擊很有力,可以不再提問,以免削弱攻擊的威力。

小技巧

14. 運用假材料 無論在規範發言還是在自由辯論中,都需要運用大量材料,可是合適的材料不容易找到,往往只能編一些假材料,包括數據、實例等。運用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材料要儘可能編得合情合理;二是不可心虛,要理直氣壯地用。另外,在校際比賽中,應禁用假材料。

15. 妙語脫困 如果時間充裕,應事先準備好一些在很多情況下都能使用的妙語。在自由辯論中,不要急急忙忙把這些妙語拋出去,而應該用在本方最困難的時候。 例:“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正:對方一直迴避這樣的問題,超道德行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為?請對方回答。 反:超道德當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對方的邏輯,那么裴多斐的《自由與愛情》詩大概就得改成:“愛情誠可愛,自由價更高,若為溫飽故,二者皆可拋”了。(笑聲、掌聲) 正方前面已充分論述了超道德不是道德,反方在回應一句以後,如果轉入其他問題,總是有氣弱之感,這時拋出事先準備的妙語(這句妙語幾乎在自由辯論的任何時候都可以用),占了上風。 這裡還有另一個戰術,超道德本來是一個偽概念,但反方並不去論述超道德其實也是道德,而是大膽承認了對方的觀點,這是因為承認後對反方的論點並沒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