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家長會發言稿

2.隔離

美國曾經有一個極端的案例,一個出生後1年多就被關在小廁所間的女孩,在10多歲被發現時,身體發育、智力發育只相當於幾歲的孩子,連說話都不會了。現在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出外不安全,把孩子關在家裡,孩子孤單的不得了。在幼稚園、國小階段,孩子們就可能受到人際關係問題的困擾。

3.剝奪孩子玩遊戲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遊戲,在遊戲中,孩子得到快樂。現在的父母往往對子女期望很高,讓孩子每天都是要么做作業,要么參加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讓孩子每天忙的喘不過氣。不讓孩子玩的另一個後果是導致孩子厭倦學習。父母剝奪了孩子遊戲的快樂,也使得學習中發現新知識的快樂變成了負擔。

4.忽略孩子的進步

在孩子看來,每當他取得一點進步,就值得好好高興一番。有的父母不懂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或者擔心孩子聽到表揚之後驕傲,就老是批評孩子,不把孩子的進步當回事兒,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認為自己真是沒有用,喪失進步的動力。

5.在其他人面前損傷孩子自尊

有些父母在孩子的同伴面前,毫不留情的數落孩子,揭孩子的短,讓孩子感到無地自容,也容易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小夥伴們嘲笑的對象。社會心理學有個術語叫做標籤效應,意思是說,對人的看法就象一個標籤一樣,使得此人以後做出與標籤相符合的行為。父母當眾說,孩子調皮不聽話,就是給孩子貼一個標籤,以後即使孩子有了改變,別人對孩子的看法還是很難改變。

6.離婚後,遷怒於孩子

有的夫妻因愛成仇,離婚後不許孩子和另一方接觸,在孩子面前辱罵另一方。孩子看到自己最親愛的兩個人如此相待,哪裡還會相信有真正的關愛?還有的夫妻,每當看到孩子,就想起對方,不由得怒從心中來,責罵孩子。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多餘的。這樣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現行為問題。將來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雖然心中渴望愛情,但是又心懷恐懼。在感情問題上非常敏感,也容易出現問題。

7.破壞孩子心愛的東西

小孩子往往有個百寶箱,裡面裝滿了他心愛的東西。另外,孩子對小動物的喜愛、親近更是一種天性。父母在看待這些東西時,往往會覺得那簡直就是一堆破爛。有的父母不僅自己動手,有時還逼著孩子親自扔掉、破壞掉這些東西。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多,這些玩具、寵物有的時候扮演了孩子的朋友的角色,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寵物,對玩具娃娃小心呵護,實際上是在鍛鍊如何去關愛。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長大後不知道如何愛別人,不懂得體貼別人,卻沒有想一想,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有沒有有意識地引導他如何關愛?

(五)、學會和孩子溝通。

溝通的通常方式是談話。經調查發現,孩子是最厭惡的談話方式有下列幾種:

嘮叨型。某個道理孩子明明已經知道,可家長的絮叨沒完沒了,這就把他們看低了。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講,這種絮叨是一種重複的刺激,會在大腦皮層上產生保護抑制,你越說,他越聽不進。

遷移型。把別人身上出現的不良傾向和壞事,遷移一自己孩子的身上,想當然地左叮嚀、右囑咐。這就把孩子看壞了,從而把孩子的感情推向對立面。他們會對你的說教充耳不聞,甚至反唇相譏。

提審型。剛發現一些苗頭,便大驚小怪地孩子單獨審問,這就把孩子看死了。他們會因為你言過其實和妄加推斷而大為惱火,以致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