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家長會發言稿

我兒子才讀國小五年級,我們間像朋友一樣,無話不談。這種溝通習慣在他懂事起就開始了。雖然他上幼稚園時我工作很忙,但我沒送他全托,再苦再累也自己帶他。那時我除了照顧好他,更多時候是他的玩伴。他上國小後,我選擇身邊發生的有意義、他感興趣的事講給他聽,他也會把學校里發生的事告訴我。後來報上的新聞也能成為我們的談資。晚飯桌上,我們的所見所聞、喜怒哀樂表露無遺。如果哪一天不交流,像缺了點什麼。因為彼此無隔閡,對他的教育都能落到“點子”上。

如果小時候缺乏和孩子溝通,等孩子長大了,特別到了高中的敏感年齡,想要做他的朋友,我覺得那是不大可能的。

(六)、真正關心孩子的學習。

一說到關心孩子的學習許多家長一定會說我是很關心的,我每天都問孩子有沒有做作業,在學校表現好不好,那是不是真正的關心呢?我看未必。也許有的家長會說,題目我自己都不會,叫我怎么教?

面對這些情況,家長應當怎樣輔導孩子呢?

首先是熱情支持。父母對孩子學習上的支持是多方面的,比如在家裡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看電視時,儘量控制音量,不干擾孩子學習;孩子學習用的文具、書籍要給他們隨時添置。同時在生活上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使孩子時時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懷。

其次是認真督促。由於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父母心要的督促不能忽略。當遇到孩子放學後把書包一扔就去玩,或一邊做作業一邊聽收錄機、看小說、看電視時,父母就應勸導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學習上來。

第三是仔細檢查。文化水平低的父母雖不一定能看得懂孩子的作業,但也要仔細檢查孩子的作業本,因為作業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學習情況。如果發現作業馬虎潦草,亂塗亂畫,甚至不完成作業,父母就要及時追問原因,要求孩子重新做好。這樣,可以逐步培養孩子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習慣。

第四是積極配合。有些父母認為自己不懂,由學校去教好了,這種態度是不對的。正確的態度應是主動、經常地與老師聯繫,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傾聽老師的意見,把孩子在家中的學習情況告訴老師,並根據孩子的特點和短處,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孩子學習好的功課。

(七)、正確處理孩子出現的不良行為。

撒謊,孩子為什麼要撒謊,請聽下面一例:她早晨到菜市場去買菜,發現錢包里少了十塊錢!

錢包里就這么點錢,每天就這么點開支,她自信不會記錯。

她上班很少帶錢包,經常將錢包放在家裡,可從來沒有少過錢。

買了菜回來,她問兒子:“你在我錢包里拿錢沒有?”

兒子說:“沒有啊!”她眼睛盯著兒子:“真的沒有?”“真、真的沒有。”兒子說話開始結巴起來。“昨天家裡沒來外人,我的錢我有數的,錢不見,你沒拿,它自己長腿跑了呀?!”她嚴厲地責問。“我、我———”“你老實說,拿還是沒有拿?只要你承認了,我不打你。”“我、我拿了。”“拿了多少?”“就十塊。”“把錢交出來!”“我、我花完了。”“花完了?一個晚上就花完了?買了什麼?”“我沒有買東西,我去上網了。”“上網?一個晚上就花完十塊錢?”她想起自己在飯店裡給人家洗盤子,從早乾到晚,一天的工資才十來塊錢,竟然被兒子一個晚上上網花完了,她越想越氣,抬手給了兒子一個耳光,“你這個敗家子,我打死你!”“你、你打我?”“我打你又怎么樣?!”說完,又給了兒子一個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