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的教師演講稿

就象我楊老師至今不會游泳,所以就特崇拜那些會游泳的同學。請在場的會游泳的同學舉手。好,在游泳池裡,你們就是我的游泳教練!

大家別高興得太早,無論你現在具備怎樣的潛質和能量,都必須經過刻苦努力的學習,才能真正發揮你自己的能力,千萬不要把自己給浪費了!

大家都聽過《傷仲永》這個故事。仲永不可謂不聰明,人家小時侯可是神童一個。但連他這么有天賦的人一旦鬆懈下來,不再學習變也不再進步,最後也就是普通人一個。可惜,太可惜了。

那怎樣才能學好知識呢?

我認為首先要找到自己適合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簡單。

再和大家說個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高一第一學期的歷史考試,你們猜我打了多少分?29分!總分是100。這讓我非常難過,認為自己根本就不具備學習歷史的能力,歷史對於我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我永遠也無法翻越它。我幾乎打算放棄對歷史的學習了。

過了兩周,歷史老師(兼班主任)找到我,問我歷史為什麼考成這樣,是不是沒考好?我老實說不是,我是真的不會做。老師又問我為什麼不會做。

我想了想就說:“我覺得自己記憶力不好,象什麼人物名字和事件年代老是記不住,而這些又很重要。象什麼選擇什麼事件發生在哪年那種選擇題,我是看那個答案都象,根本拿不準,背了也沒有效果,所以一看到歷史書就頭痛。”

聽了我的話,老師聽了低下頭想了好一會,才慢慢和我說:“既然你老背不下那些年代,乾脆就不要背了。”

“不背了?”

我懷疑是自己聽錯了。

“對,不背了。你老想背下那些年代卻又背不下來,時間久了,就會很厭惡這些年代,甚至連整個歷史都一塊不喜歡了。真正考具體年代的只有選擇題,那沒有幾分,可以不去管它。

我知道你語文成績很好。這樣吧,從今天開始,你不要再單純地背任何的年代,而是把每次歷史事件當成一個故事來看,看看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尾是怎樣的,還有它的時間、地點、主要人物呢?以及這個故事發生的主觀因素是什麼?客觀因素是什麼?如果改變其中一個條件會怎樣,你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去猜測?你猜測的理由是什麼?如果猜不出可以看書上的小細節也可以問我。

考試前你再花點時間把書最後的歷史大事年代表看幾遍,記住,千萬不要去背具體多少年,但你要知道哪個事件在那個事件前面,大概在什麼世紀就行了。”

我聽了老師的話,雖然很懷疑,但一想到可以不背歷史年代就很高興,覺得終於可以不做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了。其他的方法我也將信將疑地去做。慢慢我發現歷史居然就是一個個有意思的故事用時間串起來的。當我帶著自己的假設去聽歷史課時,偶爾還會覺得老師講得太少太籠統。有時老師和我觀點不一樣,我便想著辦法去推翻他的觀點,總之我開始關注甚至喜歡歷史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到後來除了那種單純選年代的題目我是隨便選一個,其他的選擇、連線、簡答特別是最後的大題目,我是越做越輕鬆,往往在正確答案之外還有自己的看法,甚至能和歷史老師好好聊上一陣子。我的歷史成績也就看著一天天上去,最後一道大主觀題還常常拿滿分。歷史聯考的時候歷史還幫我拉了不少分。

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特別謝謝我高中的歷史老師(此人在我們讀到高三時就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政法大學的研究生,目前在國務院發改委任職)。沒有他的點醒,也許我會一直運用“錯誤的”完全不適合我的方法去學習歷史。會繼續討厭歷史,最終讓歷史成為我的軟肋,拖我的後腿。萬幸!

所以說有時候,我們真的不是不聰明,不是不好學,更不是學不好,而是暫時沒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影響了自己的成績的提高。

要想掌握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不容易。雖然說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最好的學習方法,但在我們還沒有全部找到前,先來聽聽我們年級各科成績最好的同學介紹一下自己學習這門課程的獨特方法和理由供大家借鑑和參考。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發,回去以後,認真思考,一定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

今天的談話就到這裡,希望大家學習進步,天天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