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建設發言材料

2、統計排名:主要有數據匯總、效能分析、提速空間排名等;

3、效能分析:主要是對進駐大廳部門的平均辦結天數排名、平均辦結逾時、平均日結率、平均同意率等進行分析;

4、受理事項列表:對進駐大廳部門事項查詢情況;

5、投資分析:受理投資報表、投資來源地報表、投資圖表等;

6、統計報表:重點崗位情況匯總表;各單位行政效能詳表;重點崗位項目逾時總表;重點崗位項目逾時詳表;重點崗位受理投資項目總表;重點崗位不同意投資項目詳表。該部分主要是根據各級領導需要提供紙質報告時使用。

(二)系統建設主要任務及功能

我縣電子監察系統主要分為行政行為數據採集部分和行政效能監察兩大部分。主要任務是對自治縣行政機關重點部門以及行政審批重點項目採集到的數據進行加工處理、查詢、統計、分析,對每項行政審批項目,包括申請時間、受理時間、辦結時間、通知申請人時間、領證時間,以及申請人信息、申請項目信息、辦理人員信息等內容,進行時效監督、預警處理,糾正違規。進行統計分析後的結果,通過計算機終端或以各種報表、報告的方式為各級領導提供輔助決策。其具有實時監控、預警糾錯、績效評估、信息服務四大功能。

一是實時監控。運用核心軟體系統與政府各行政許可部門的業務系統直接對接,自動採集每項行政許可事項辦理過程的詳細信息,包括受理的事項內容、承辦人和申請人情況、受理與否及其理由,辦理人員、步驟,承辦時間、意見、結果,許可證件、收費、辦結時間,以及投訴、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情況等等,使監察機關即時、同步、全面監控行政許可事項的實施過程。在行政服務大廳現場設定視頻監控點,通過網路進行遠程視頻監控,實現對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服務態度、在崗在位和辦事效率的有效監督,並及時處理行政許可服務現場可能發生的問題。

二是預警糾錯。電子監察系統根據有關規定,預先設定每項行政許可事項的內容、法律依據、條件、程式、收費、時限等規範化要素,制定有關辦法明確違反行政許可規定的具體情形及處理辦法。並啟用 “黃燈”、“橙燈”“綠燈”和“紅燈”給予提醒或警告,相關部門和責任人能夠通過網路看到辦理進程,及時提醒和督促工作人員按時辦結事項。監察機關對不予許可、不予受理、補交材料等情形,視為異常情況,實行重點監察。

三是績效評估。制定“行政許可績效評估量化標準”。電子監察系統設定行政許可績效評估子系統,根據評估量化標準,對各部門、各崗位的行政效能自動進行打分、考核和分析。對不同部門、同一部門不同時間段的行政許可實施情況和行政效能情況進行橫向、縱向比較和綜合評價。評估結果每月向各級領導和社會公布。根據評估結果,可以對行政許可事項的程式、期限等規定的合理性進行分析,從中查找問題,研究改進措施。

四是信息服務。電子監察系統可為民眾、各級領導和監察機關自身提供多種信息服務功能。系統設定統計分析子系統和綜合查詢子系統,可以靈活統計和查詢行政許可實施的有關信息。系統開設行政許可網際網路站,向企業和民眾提供所有行政許可事項的有關法律法規和具體辦理要求等信息,提供行政許可事項電子申請表格下載功能,公布績效評估情況,方便民眾辦事和監督。系統能夠為政府領導辦公決策提供信息服務,向縣領導和各部門領導反饋行政許可的實施情況及績效測評情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