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發言順序

看他的作品會使你感覺很年輕

孔仲起(中國美院教授):王德惠是我的老學長,我們是跟同一位教授學習,所以印象非常深。我們學校里有黃賓虹、潘天壽兩位先生。黃賓虹繪畫體現了中國繪畫的核心思想和文化傳統精神,潘天壽繪畫體現了傳統繪畫和時代的關係。王德惠是一位中外古今匯通的學長,他晚年的繪畫作品,使我感到了很大的震撼。應該說,看他的作品會使你感覺很年輕,藝術的青春感染了我們,惠風和暢,發自內心。尤其他畫畫從不追名逐利的,值得我好好學習的。

他的畫熱情、直率,熱氣騰騰

劉江(西泠印社副社長):王德惠是我的同班同學,我是二年級插班的,他是班長,人品很高。他畫畫的時候很認真,當時不是很突出。這次展覽,我刮目相看。他的畫熱情、直率,畫面上熱氣騰騰,非常有生命力,個性鮮明。“藝品高人品必高”這句話在他的畫裡得到了很好的驗證。王德惠的畫視覺衝擊力很強,中國畫、油畫兩體在他的畫裡得到融合。他的油畫味道很濃但有中國的味道,他的國畫筆墨又大氣蓬勃,也有西洋畫的味道。中西結合具有強烈的個性,就是王德惠的個性。天地人成就了一個天才,就是王德惠。他的油畫極有個性,又有民族感和時代感,和別的畫家都不一樣,既是王德惠自己的面貌,而且又很具有時代性,這樣的畫,過去沒有見過。

三點感想

何善豪(浙大人文學院副教授):我講三點:第一、我作為後輩,對他藝術的執著表示非常的敬意。第二、大家都講到王先生這個畫非常大氣蓬勃,這裡面可能和天台人的個性有關係,因為天台山的雲氣在王先生的畫裡面得到很好的體現。第三、從我自己專業的角度看的時候,我覺得王先生的畫很好體現了中西美學上的結合,因為中國美學講究的是寫意,西洋美學講究的是分析,王先生通過他的筆墨和色彩把這兩個很好地結合在了一起。

他是無法無天的

汪誠一(中國美院教授):看了這個展覽,覺得有很多學術問題需要探討,我們一起開始學的油畫,和現在他畫的風格相差十萬八千里,我們是寫實的,有一整套辦法來達到寫實的目的,最後畫出來的作品,與老師教的、觀眾想的相同,最後大家都習慣了這套畫法。王德惠不這樣,我不是說他的畫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二度進校學的是中國畫,油畫是七八十歲以後才學的。王德惠的畫我有震撼,他不是像我們有一個系統的東西,他是無法無天的。可以看出他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追求,想畫出他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他不顧一切,不要方法,是從有法到無法。他那么自由,而我們就有很多方法步驟,要跳出步驟和框框很難。很多人要變法,變法太難了,為什麼很難,就是因為它有一個框框,所以畫一輩子可能就這個樣子,自己個性發揮不出。王德惠的畫,是個性的解放,非常的自由。他在畫面上所表現的東西,比如說色彩,你們可能會認為他造形不好,其實不是,他是捨棄了這些對於他來說並不重要的東西,他要的是很概括的形和構成,不追求細節,但是他觀念很清楚,我就是要表現我想表現的色彩。他的油畫色彩已經達到一定的境界。他的風格不屬於印象派,可以使我們聯想起從梵谷的造型,這裡面有很多學術問題可以研究。我覺得有很多畫家很著名,王德惠和他們相比名氣相差太遠了,但是他們的作品不一定有王德惠作品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