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大橋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要領

一、進一步營造氛圍,深化對接軌發展“大橋經濟”工作意義的認識

月 日,省委專門聽取和研究了嘉興市工作,要求嘉興進一步抓住機遇,繼續當好浙江省接軌的“橋頭堡”。機遇即指國家編制長三角區域規劃的機遇、年世博會機遇以及浦東新區新一輪發展機遇,“橋頭堡”即指要創新接軌理念、拓展接軌領域,加強基礎設施接軌,全面推進接軌戰略,切實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現實經濟優勢。我市是接軌的前沿陣地,接軌是我市“兩創”總戰略的首位戰略。無論從多年來平湖接軌的實踐看,從周邊地區接軌的經驗看,還是從發展的現實看,都一一證明主動接軌、接受輻射,是需要我們務必引起高度重視、必須繼續全力推進的重要歷史使命。

從平湖接軌的實踐看。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接軌擴大開放戰略,充分發揮地處長三角區域中心,與地相鄰、習相近、緣相親的自然優勢,以構築交通網路、打造接軌平台為基礎,積極推進我市基礎設施、產業、要素與的對接和融合,努力打造接軌的前沿陣地,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我市已連續幾年被評為嘉興市接軌先進縣市。實踐證明,平湖改革開放的三十年發展史,實質上就是一部接軌不斷深入的歷史,一部借力發展自我的歷史,一部依託走向世界的歷史。平湖與的經濟關聯度、產業依存度日益提高,就是明證。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面對不斷變化的新形勢、新要求,我市接軌發展“大橋經濟”工作,還存在著一些困難與問題。最近市政協的調研報告,就客觀地指出了我市接軌、特別是參與世博工作存在的不足,一是研究不深、舉措不多,二是基礎薄弱、能力不強,三是與周邊相比,觀念不新、差距較大,這些都需要我們進一步地研究、加強和深化。

從周邊地區接軌的經驗看。在年就開始實施“百億大橋經濟應對工程”,打造杭州灣新區和杭州灣物流園區。特別是我們參觀的杭州灣新區,規劃面積145平方公里,與杭州灣大橋同步建設。他們的大手筆、大動作及超前意識,值得我們借鑑。除了這樣的大手筆、大規劃,在某些細節比如宣傳氛圍上,北岸廣告牌的“孤零”相比於南岸廣告牌的“林立”,同樣也反映出差距所在。再比如北岸的海鹽與嘉善,海鹽唱“橋”戲、打“橋”牌、借“橋”勢,做足“橋”文章,把杭州灣大橋作為外宣工作的“金名片”,打造與、金山“一橋兩岸三地”的全新旅遊路線,規劃建設大橋公園、大橋博物館、遊客接軌中心等項目;嘉善選派幹部到世博局掛職,與世博局訂立合作協定,把賓館飯店的訂房系統與世博局實行系統連線,開通直達世博場館的綠色通道等。

從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看。隨著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作為長三角地區和中國經濟的龍頭,其產業發展的一舉一動都將對周邊區域產生重大影響。隨著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四大中心”框架的基本形成,再加上世博會的即將舉辦,可以說,正處於一個產業大調整、大升級、大發展的階段。因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全面接軌,加快發展“大橋經濟”不只是黨委、政府層面上的一句口號,更是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的必然要求。要想尋求新的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必須借力、借勢發展。

“大橋經濟”是一種流動性、開放性、共享性經濟,“大橋效應”我們多數僅理解為正效應,區位的最佳化、要素的流動、合作的加深和需求的拉動,由此產生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度,但也容易產生負效應,即由於準備不充分、工作不到位,極易造成區位優勢流失、競爭加劇,大橋成為了資源要素穿梭來往的“通道”,而不是資源要素沉澱下來的“盆地”。因此,在看到工作基礎以及取得成效的同時,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工作的差距。要有憂患意識,防止在區域競爭中被“邊緣化”;要進一步深化認識,堅定不移地實施接軌首位戰略;要營造氛圍,加大力度,繼續把區位優勢、“大橋效應”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優勢、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