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減輕農民負擔總結會講話

一是堅持深化改革,從根本上減輕和防止農民負擔反彈。農民負擔問題反映了國家、集體和農民的利益,涉及面廣、情況複雜,只有從源頭抓起,才能有效遏制農民負擔,維護農民利益。我市XX年根據全省統一部署,圍繞“三個確保”,本著“減輕、規範、穩定”的原則,切實開展了農村稅費改革工作,XX年降低農業稅稅率,XX年起全面停徵農業稅及附加,同年率先在全省開展了以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為重點的農村綜合改革試點,通過改革,逐步消除農民負擔反彈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在不斷深化改革的同時,全面開展了對農村中國小、報刊訂閱、農民建房、農村用水用電、農民進城務工等方面的亂收費、亂攤派的專項治理,取消了一大批不合理的收費項目,取得了明顯成效。

二是完善減負工作機制,形成減負工作合力。我市在減輕農民負擔工作中,始終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的工作制度,市、縣兩級都成立了黨政主要領導為組長,農業、紀檢、監察、農工辦、組織、人事、財政、物價等有關部門為成員的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領導小組,切實履行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組織領導職責,每年都以市委、市政府的名義下發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各涉農部門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專項治理部門責任制的要求,負責抓好本部門本行業減輕農民負擔政策的落實,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減負工作合力。堅持每年將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納入市政府對各縣(市、區)政府和市級23個相關部門年度綜合目標考核內容,堅持層層簽訂《農民負擔監管責任書》,明確工作目標,落實工作責任,逗硬考核獎懲。

三是健全完善工作制度,確保減負政策落到實處。4年來,我市從制度建設入手,為減輕農民負擔,防止負擔反彈提供制度保障,在堅持涉農稅收、價格及收費“公示制”、農村義務教育收費“一費制”、農村公費訂閱報刊“限額制”、違反農民負擔政策“責任追究制”四項制度基礎上,重點健全和完善了農民負擔明察暗訪、專項審計、預算決算、監督卡和動態監測等農民負擔監管制度。堅持在落實上下工夫,保證減輕農民負擔和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每年市政府都要組織開展2—3次到村組、到農戶的農民負擔明察暗訪;每年堅持對三分之一鄉鎮、村組進行農民負擔專項審計;每年對村組“一事一議”和生產統籌費用堅持年初預算,年終決算;每年對《農民權益義務監督卡》堅持統一印製、統一填寫,按期發放,使《農民權益義務監督卡》成為農民了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明白卡”;每年隨機抽取140戶農戶作為農民負擔常年監測戶,全面、客觀、及時反饋農民負擔信息。

四是適時調整監管重點,突出加強涉農收費管理。根據農村稅費改革後農民負擔情況的新特點,我們適時調整農民負擔監管重點,突出加強涉農收費、生產性收費、經營服務性收費、生產資料價格,以及各項惠農政策貫徹落實的監督管理,將保護農民合法權益作為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的重點。將監管對象由主要是鄉鎮、村組向涉農收費部門和政府定價轉變。每年初各縣(市、區)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部門都要會同物價、財政、監察等部門對轄區涉農收費項目、收費依據和收費標準進行審查備案,通過審查備案,把治理農村“三亂”的監督關口前移。在審查備案的基礎上,加大涉農收費公示力度,通過公示牌、村務公開欄、《農民權益義務監督卡》等多種形式將主要涉農收費項目、標準、依據和有關涉農收費政策公示到千家萬戶,提高收費透明度,讓農民民眾明明白白交費,有效防止了將稅收向涉農收費轉移、上級收費向村組和農民轉移,以及隨意增加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加重農民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