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評課發言稿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上午好!

伴著時間這匆匆的腳步,我們又迎來了XX年的教學研究周,XX年,很多地區將它看作是有效教學年,我想此時我們相聚在東苑國小開展著以有效教學為主題的研討活動是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

上午我們聽了兩節課,分別是人教版三上、四上數學廣角的內容,這是人教版新教材中增加的一個新內容,也是人教版教材獨有的內容。看過教材的老師都知道其實這一內容就是我們常說的奧數,以前的教學只針對個別優等生,而現在卻要面向全班學生,可以說這是一個具有思維挑戰的課題,是一個新的探索。它展現了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對具體數學思想方法的探索,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領悟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形成數學素養。那么怎樣讓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親歷思想方法的形成過程呢?在這兒我們就這樣一個具體內容在研讀教材的思路和策略上作了粗淺的嘗試和探索。

參考教師用書,不難發現上面的教學建議是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和操作性比較強,學習方式大多是採用動手實踐及小組合作,所以相當一部分老師把這類課當作是活動課,歸在綜合實踐運用這一領域,因此我們首先作了一個歸類整理工作,明晰了數學廣角在課標中的地位,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數學廣角的內容都屬於《數與代數》領域中“探索規律”。(數與代數領域: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常見的量和探索規律)。同時我們還對分布在幾冊教材里的相關和相近內容作了一個清晰的了解,比如說關於排列組合的知識是分布在二上和三上兩冊教材完成,理解了該內容的前後聯繫,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提高自己使用和駕馭新教材的能力,極大限度的避免課堂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在研讀教材時我們看到了這一內容的主題圖已經很好地創設了學習情境,圖中提供了相關的問題信息,不僅顯示“教什麼、學什麼”,而且提供了“怎么教、怎么學”的思路,並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機會。但是我們怎樣才能把教材中提供的教學思路轉化為自己的教學策略呢?教材呈現方式只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著教學方式,開始我們的老師在上這節課時也只是把它當作問題來教,只是注重引導學生說出問題,把解決課本上的具體問題當作教學目標,其實它應該是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對策略的體驗,應該給學生一種思想,讓它們生長知識。

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一單元向學生滲透的是運籌思想和對策論方法。其中例1是烙餅問題,怎樣操作最省時間,充分利用資源(鍋要充分利用,儘量不空著),例2是沏茶問題,能同時做的事情儘量同時做,在實際備課中我們發現例1的教學難度比例2大,因為例2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另外如果將兩例題安排在一節課內,教學容量又太大,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於是我們對教材進行了重組,選擇了先單獨教學其中的例2,上午的第二節課就是圍繞例2展開教學的。聽完這節課,我的感受是:首先我認為這是一節常態和樸實的課。這節課創設了有效教學的情境和策略,使學生產生了學習的需要,他們在操作的過程中思考,在生活經驗中學習數學,他們在課堂上是專注和投入的,感受到最佳化的過程和最佳化帶來的好處,學生在操作後的交流中說到:我忙著思維都來不及寫了;請允許我說出來等等。他們表現出來的情感是真實和鮮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