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小銜接發言稿

背上小書包,邁入國小的大門,對於六七歲的孩子來說,無疑是走進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境地。古人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合抱之木,生於毫末。”所以說,這既是一個新的起點,也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起始階段。那么,作為家長,如何讓孩子在這個起點上走得更好呢?

一、認識國小生活與幼稚園生活的不同

國小的學習環境和活動條件與幼稚園有許多不同,因此,孩子從幼稚園進入國小,也要經歷一系列重大變化,其中最本質的變化是:幼稚園的孩子以遊戲為主要活動形式,處於受成人保護的情況下,他們對社會還不負有任何責任。而國小則以學習為主要活動,學習成為兒童對社會承擔的義務。新的教育條件和生活條件對孩子們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這對新入學的兒童是有一定難度的。家長必須了解這種變化,及早伸出溫暖有力的手,扶助孩子度過這個轉折期。

1 、學習時間不一

很顯然,上國小後“時間”這個概念會更多地出現在孩子身旁周邊。較之幼稚園的相對鬆散的作息時間,國小的作息時間更為緊密和嚴格。從早上起床時間到路上交通時間,再到上課時間、活動時間、作業時間、休息時間、上床睡覺時間等等都環環相扣。從作息時間的變化看,幼稚園的入園時間並不十分嚴格,早來一點,晚來一點都可以,但是學校要以時間來保證各個環節的嚴格執行,所以很顯然孩子要比上幼稚園時要起得更早了。幼稚園每天上午有 1 小時左右的集體教學時間,其它全是遊戲、勞動、生活時間,國小每天有 3-4 小時的集體教學時間,較幼稚園多出 3 倍。一年級學生除每周上 20多節課以外,還有較多的集體活動,如晨會午會、班隊活動、早讀、早操、眼保健操和課外活動等等。從休息時間上看,幼稚園集體活動與自由活動交替進行,而國小課間只有10分鐘休息,兒童自由活動量明顯減少。入學後,睡眠時間也受到壓縮,國小生中午不再有午睡的時間。這些“時間差”的突然出現,自然使年幼的兒童在生理上、心理上都難以承受。國小的生活節奏明顯快於幼稚園。這些都要求兒童具備承受重任務和快節奏的良好的身心素質。

2 、學習制度不一

幼稚園的教學活動是以遊戲為主要形式,在做做、玩玩中積累經驗,所學的只是周圍生活中淺顯的知識和技能,而國小有嚴格的大綱,教師要按教育教學計畫嚴格實施,教學方法雖然也力求直觀性、趣味性,但較少採用遊戲等形式,而以談話法、讀書指導法、練習法等為主。在遊戲中,心理活動的無意性和具體形象占較大比重;而進入國小的學習對心理活動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要求較高。 

3 、人際關係不一

幼稚園一個班教師是二教一保配備,每時每刻都有一位教師、一位保育員伴隨左右,隨時解決孩子的困難。而國小是一個班 至少5 、 6 位課任教師,一節課一輪換,孩子遇到一些困難需要自己解決,所以家長們常常擔憂一些以前不必擔憂的小事,如孩子要上廁所怎么辦?口渴了怎么辦?遇到困難如何向老師同學尋求幫助?等等

4 、要求不一

幼稚園的孩子,家長只要孩子白白胖胖、快快樂樂就滿足了。到了國小,父母常會提出,作業要寫好,考試要 100 分等要求,孩子就會覺得爸爸媽媽以前很關心我,現在這樣要求,是不是不喜歡我了。因此,情緒受到影響。另外,國小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不得拖延,孩子也會不適應。此外,國小學習還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定的作業量,且要有一定的質量,這樣的硬性規定與幼稚園的學習要求是明顯存在著不同的。

面對這些,我們家長可以做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