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鎮休閒農家樂培訓班上的講話

(3)為城市旅遊熱點擴散提供廣闊場所

目前,城市旅遊資源的開發已近極至,各旅遊“熱點”的發展已近飽和,各個旅遊景點已人滿為患,必須經過一定的手段向外擴散,減輕城內壓力。過熱的城內景區要向外擴散,發展城市邊緣地區的休閒農家樂是分散城市旅遊熱點的最佳策略。鄉村容量大,承受力強,可以疏散城市旅遊熱點的遊客壓力。休閒農家樂能充分滿足城市遊客走近自然、求新求異的旅遊需求,緩解城市生活壓力,發展休閒農家樂,可以更新人們的旅遊觀念,為發展生態旅遊創造新的前景。

(4)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長期以來,由於受“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城市和鄉村存在明顯差別,城鄉之間的經濟聯繫和文化交流也少。通過發展休閒農家樂,可以密切城鄉聯繫,加強城鄉文化交流,使城市人更多的了解農村、關心農村,有的還投資於農村。鄉村人可以更多的了解城市信息,學習城市人的開放意識和市場觀念,轉變農民的觀念,改變農村落後面貌,加快農村經濟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縮小城鄉差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

二、休閒農家樂的特徵

1、資源的豐富性。鄉村既有自然景觀,又有人文景觀,既有農業資源,又有文化資源,休閒農家樂資源豐富多樣。

2、分布的地域性。鄉村既有南北鄉村之分,又有山地平原鄉村之分,還有漢族和少數民族鄉村之分。鄉村農家樂具有明顯的地域性。

3、時間的季節性。鄉村農業生產活動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夏、秋季節農業旅遊火爆,冬、春季節旅遊冷淡。休閒農家樂具有很強的季節性。

4、產品的文化性。我國農業生產源遠流長,鄉村勞作形式繁多,有刀耕火種、採藥採茶,還有鄉村民風民俗、傳統節日、民間文藝等。這些都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文化氣息。

5、人與自然的和諧性。鄉村景觀是人類長期以來適應和改造自然而創造的和諧的自然和文化景觀。既保持著原來自然風貌,又有濃厚的鄉土風情,鄉村這種“古、始、真、土”的鄉土特點,使休閒農家樂具有貼近自然、返璞歸真和人與自然和諧的特點。

6、經營的低風險性。由於休閒農家樂是在原有農業生產條件和資源基礎上,通過經營方式的調整,不破壞原有生產形態,而使其多功能化、生態化的過程。開發難度小,見效較快,風險較小。

三、休閒農家樂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均收入增加,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由於可支配收入增加,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也有了變化,從過去只滿足於吃、穿、住的基本生活條件,轉向觀光、休閒、度假、旅遊的新要求,久居城市之中的人們日益嚮往郊外優美的自然環境、清新的空氣、綠色的林草、開闊的田野,於是許多人開始走出城市,走進自然,觀光旅遊,休閒度假,增進健康。另一方面,1995年我國實行了每周五天工作日和每年三個長假期制度,使中國公民的公共假期和雙休日增加到114天,也就是說,每年上班的人用於休息的時間接近於全年總天數的1/3。同時,由於經濟收入增加,私人家庭小汽車增多,外出旅遊休閒的交通條件大為改善。這些都為城市人到郊外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發展休閒農家樂提供了有利條件。

1998年,國家旅遊局推出“華夏城鄉游”,提出“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做農家活、看農家景、享農家樂”的口號,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鄉村農家樂的發展。目前,我鎮休閒農家樂已開辦近百家,發展勢頭良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