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聯誼會家長發言

我很感動,這樣的真誠、高效率的家校溝通方式,不僅直接幫助到我,更通過幫助我成長為一位有準備的好家長的同時幫助了孩子快速平穩的進入國小的學習環境,快樂成長。

(2) 家長和孩子溝通

家長要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從孩子角度了解他在學校的生活,鼓勵、安慰和指導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狀態。

為了讓子立回家時和我分享學校發生的事,我努力了很久。從幼稚園中班時開始,我就拿筆記下他帶回家的小愛心是老師因為什麼獎勵給他的,從最開始的“忘記了”,到“我沒有得到小愛心是因為什麼”我都認真地給他記下來。令人高興的是,我們家慢慢都養成了“子立說,我們聽”的習慣,不光是聽,我們也評論,沒有批評和指責,有時有指導。從上外小開始他什麼都說,不光是老師的表揚這樣的好事,有時他和同學怎么玩鬧的,他做的小壞事都開始和我們興高采烈地分享。無論說什麼,我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好奇心,肯定他的情緒反應,也和他說說我們自己小時候的糗事,回憶自己或者他爸爸童年時碰到類似困難是怎么應對的。這樣的分享讓子立的情緒平靜愉悅,也給了我們機會去幫助他找到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辦法。

(3) 孩子和老師溝通

國小教師和幼稚園教師角色有很大區別。在外小,我看到的是老師們能及時關注到孩子的動態,但我更希望子立自己能積極主動的去接近老師,和老師交流。我曾經特別羨慕有的孩子能主動關心老師、和老師談心聊天。孩子和老師直接的溝通能幫助孩子在情感上信任依賴老師,在未來的學校生活中有安全感,能自信積極向上。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培養他在這一塊做得不夠好。究其原因,孩子某方面的欠缺就是父母自己造成的。子立小時候由於我害怕疾病帶來的傷害和麻煩,我對於他過於呵護,集體活動和出門旅行比較少,和人打交道不多,造成他在人際交往中不夠積極主動。後來,我們帶著他參加拓展,旅遊等等,擴大他的視野,增加與人交往的機會。進入國小,子立的這個問題還是有了改善,他非常喜歡班上的老師。目前我還在努力中,我相信,意識到了問題就是開始了進步。

實質上不光是這樣一個問題,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工程,很多問題都會出現,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培養孩子的良好心態最關鍵的還是需要家長要有好心態面對孩子的成長。

二、家長的良好心態幫助孩子健康快樂自信

(1) 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長過程

一個班的孩子在發育上不會是一樣的。一個孩子在各種能力的發展上也不一定是均衡的。我們一般對於孩子的身高體重等方面的差異都會比較容忍,但是對於孩子能力方面的差異就不會那么淡定。家長因為太了解孩子,所以能很清楚地看到孩子的不足。

拿子立來說,他運動方面的能力發展比較慢:轉呼啦圈,一轉就掉;跳繩,能一蹦老高,卻跳不了幾個。子立開始寫字象蚯蚓;他曾經左右不分,9會寫反;他說話比較慢,總是想好再說。我有時想想自己小時候,再看看別的孩子,再看看他,不由自主就著急,糾結,為啥我的孩子就不象那樣好呢?

其實這些不足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都是一個必經的自然的過程,沒有一個人生來就什麼都好,什麼都會的。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拔苗助長反倒有害。寫字不好是因為孩子手上的小肌肉還沒發育好,如果練習過多會適得其反,影響發育,延緩能力的發展;左右不分,有些字會寫反,那是剖腹產和爬行不充分造成的後果之一,適當多運動,多練習就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