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年會發言稿

三、德育要貼近學生的心靈。

案例:《鑰匙》寓言故事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

鐵桿奇怪地問:“為什麽我費了那麽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

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鑰匙》寓言)

每個人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唯有關懷,才能變成一隻細膩的鑰匙,進入別人的心中,了解別人。

案例二:同樣是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在作文中說他們將來的志願是當小丑。中國的老師斥之為:“胸無大志,孺子不可教也!”、而外國的老師則會說:“願你把歡笑帶給全世界!”

我們的老師,往往要求多於鼓勵,狹隘的界定成功的標準。

案例三: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快鏟起來,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你當然懂,太太,”丈夫平靜地答道:“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學會體諒他人並不困難,只要你願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

思想道德教育不僅是實踐活動,而且是精神和心靈世界的活動。思想道德教育只有觸動心靈,注重學生道德體驗,引發生命感動,引領精神成長,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真正有魅力的道德教育。不能換位思考,缺乏相互尊重,互動對話,單方面板起面孔說教,不符合思想道德的本質精神。

德育只有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個性、貼近學生的心靈,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四、 未來德育的展望

當時代要求人的生活與世界和諧共振的時候;當德育向生活世界回歸與大眾文化融合的時候;當時代要求人格整體發展的時候,“打破說教,走向生活”的德育成為必然。德育回歸生活,根植於廣袤鮮活的生活世界,並為充滿神奇的生活世界服務的德育,才是有旺盛生命力的德育。把德育變成學生探索世界的視窗,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道德,獲得道德體驗的樂趣,學生將看到的是絢麗多彩的大千世界;是一個人與社會、自然彼此交融的有機整體;也是科學、藝術和道德相互滲透的整體。學生通過對道德知識的不斷運用,不斷探究世界,不斷認識社會,不斷發展自我,讓學生在道德的曠野中快樂地學習著,老師也在實踐著與學生共同成長著。

只有這樣德育,教師和學生一起快樂的學習著、“遊戲著”、體驗著,他們信步於異彩紛呈的曠野,獵獲於意蘊豐瞻的曠野。道德教育給每一位孩子安裝一副童心的翅膀,道德教育把童話的種子播到這一片的曠野之中,讓所有的道德教育童話在曠野中生根發芽,綻出純真的花朵,讓童心般的花香沐浴孩子們純潔的世界,使孩子們在享受愛心的同時,也享受童心帶來的快樂。這樣的德育,師生一起“手拉手”,一起玩“過家家”的遊戲;回味童景、童趣、童心,一起做“農家樂”野炊,體驗“柴米油鹽”的趣味;這種基於學生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生活,體現對道德綜合運用的德育,定會給德育改革吹進了清新的人文之風。

富有人文氣息、生活氣息和生命詩意的德育,定能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教師的智慧與學生的聰慧的將道德教育演繹成一個跨越時間、心靈共舞、豐富多彩的磁場;道德技能傳授,融入師生共同體驗、分享成功的喜悅;美麗的道德,在平等互助中時時撞擊出人生智慧的火花;每堂品德課都成為師生人生中美好記憶,也是不可重複的生命的體驗,這樣的德育才是煥發生命活力的德育,是讓生命愜意流淌的德育,是新課程所追尋的德育,我們需要這樣的德育在我市遍地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