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校本培訓階段性小結(發言稿)

老師們好:

下面的十分鐘有我來和大家分享我們學校教研處近年來對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一些心得體會。其實,在教師素養提升工程一說之前,我們將這些工作理解為教師的繼續教育。在拿到檔案之後,我們副校長金曉芬老師召集我們教研處幾個老師一起認真學習了檔案,我們的理解是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主要體現在語言文字和語文課堂兩個大類上。於是,我們在以往的繼續教育基礎上進行完善,依據檔案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方案,包括:教材解讀,課堂研究,課例分析,課題論文撰寫,課堂全息記錄,基本功比賽,課標解讀等等活動,並將它們一一安排入我們的工作計畫中付以實施。但很快,我們發現我們的培訓給老師帶來了很大困擾,每周一次的頻率很容易使人生厭,參與熱情和質量都大打折扣,甚至很多人到了教研活動時間身體素質急劇下降-----請假。怎么辦?校委會認為必須嚴肅紀律。於是,我們又推出了班子領導蹲點制度,每個教研組的每次教研活動由校領導直接點名,監督全過程。其次,我們和老師們說請利害關係,教研活動事關每個人自身的學分。在外力和內力的同時作用下,請假的是少了,可活動質量還是很難得到提升,有相當部分老師只有身體的出行,缺少思想的跟進。但,終究我們還是堅持了下來,而且也有部分老師還是很認真的跟進的。很快,這部分老師在專業上有了明顯的進步,在縣裡面開始嶄露頭角,我們的語文教研組和數學教研組英語教研組都曾獲得過市級先進教研組的稱號,我們學校也被評為省級校本教研示範校。有句話說得好,“風光背後不是滄桑就是硬扛”,在榮譽光環下,我們更加覺得步履沉重,因為我們深知我們始終沒有調動老師們的熱情,更多的是在應付。回顧這段時光,我們將其總結為“青橄欖時光”,是呀,培訓讓老師覺得苦,澀,一如青橄欖入口之初的滋味,還好有榮譽成為一種青橄欖嚼爛後的甘甜,雖緩慢攀爬但也讓人精神一振。

但,老師們終究不愛青橄欖。有些老師說,我們學校的銅牌拿得夠多了,能不能不要總從美譽度上思考問題呀。話語很直接,沒有任何修飾,但它很真實。

是的,青橄欖不能像口香糖那樣成為寵兒,是因為嚼爛它真的很累。

難道,校本培訓工作就必須要像攻堅戰那樣艱苦卓絕?肯定不是,因為校本培訓是一種常態,既然是常態存在,就應該-----閒適一些,對,閒適。

想起在一份資料上看到這樣一件事:英國劍橋大學每天下午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常常有計畫、有組織地安排不同學科的權威教授一起在學校咖啡屋或茶園共進下午茶。在這裡,每一名教授都可以隨意闡述自己的研究領域、研究方法,同時每一名教授又在吸納其他領域的研究方法,通過互相學習以及知識的組合,產生出大量的、邊緣的學術思想、學術理論。有人說,劍橋大學60多項諾貝爾獎是喝咖啡喝出來的。

學術研究和下午茶這嚴謹和閒適的結合竟是令人驚嘆的完美。

再給大家呈現這樣一條新聞:“周某某國小語文名師工作室”經常組織工作室成員一起到鄉間小徑上散步,到風景區的草地上坐坐,一起吟詩誦讀,談讀書心得。”

我以為參加工作室組織的這些活動是愉悅和幸福的。工作室領銜人也真的掌握了引領那些有潛質的教師成長的獨特路徑。整天關在書齋里研究學問,整天關在校園裡足不出戶,人會缺少必要的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