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教工作會上的發言稿

各位領導、各位同行:

大家好!站在這裡我有點戰戰兢兢,當校長才幾個月就要我發言,確實底氣不足,但李局長和郭主任給我的命題作文,談學校文化建設的任務還得完成,因為恭敬不如從命嘛。衝著對他們的恭敬,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豐富學校文化,提升辦學品位》。

有人說,中華民族幾經劫難而民族不滅,靠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學校要發展,要提升辦學的品位靠什麼?我們認為靠不斷豐富學校文化,與時俱進充實學校文化的內涵是辦學的應有之義。學校文化是學校的基因,近年來,我們做了以下一些探索與實踐。

一、著力打造校園物理環境

地靈方使人傑,環境陶冶眾生。附小現有學生4500餘名,蝸居在18畝土地上。校園雖小,我們但求精美。根據有限條件,合理規劃,兩幢氣派的教學樓之間,一座3畝大小的花園由灌木、喬木、盆景構成,將活動場地一分為二。操場四周綠樹成蔭,長滿了花草藤蔓,凸顯出一派園林氣息。

學校大門的門聯是中國當代文化巨匠郭沫若撰寫,省書法協會副主席劉新德先生手書的“一代英雄從小看,滿園桃李向陽開”。大門的右側牆壁上的鍍金銅字是世紀偉人鄧--的“三個面向”。左側的牆壁上是省著名作家張毅先生撰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陳敦良書的《水珠、種子、雛鷹》致仁師附小孩子的寄語。學校“慎思樓”頂矗立著每字四個平方米的黑體大字“一筆一畫寫好字,一生一世做好人”的校訓。樓道上懸掛著催人奮進、讓人警醒的名言佳句警句。教室外面的牆壁上掛有按黃金比例裝裱的師生精美書畫作品。學校各個辦公室的布置獨具匠心,充分體現了各自的職責或學科特點。各班教室布置簡潔、溫馨、各善其美。這些布局,集中體現了學校“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隨著學校布局調整的落實,附小將會再有一幢標準的教學樓,一座精美的圖書館,一個規範的師生食堂,一個書香味濃郁的學術廳或演播廳,富有靈氣的美術陳列室,溫馨的“教工之家”,大氣的塑膠操場,造型別致的學校大門,氣派的文化長廊和宣傳櫥窗,若干雅致的花園。那時我才可以自豪地說,附小是學園,是花園,是樂園。

二、不斷豐富學校文化內涵

學校是知識、智慧、愛心編織的學生成長的搖籃。優美的校園還應具有濃厚的催人奮進的文化氛圍。近年,我們全校師生喊響一個口號:“還能更精彩”。每天早晨,十餘位身著交警服的校園小交警筆直地站成一排,在學校大門的右側迎候師生,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學校升旗儀式模擬天安門升旗儀式的形式,出旗由經過嚴格挑選和訓練,身著禮服的國旗班學生執行;把單一的國旗下講話改為以班為單位組織的豐富多彩的表演;把奏《國歌》從放錄音改為由學生管樂隊現場演奏。每一次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都能喚起學生的愛國熱情。學校每次重大集會結束時,全校學生均要手放心口,虔誠地齊聲朗讀校訓。根據治學的五個階段我們把學校的大樓分別命名為:博學樓、問之樓、慎思樓、明辨樓、篤行樓。全校師生均能背誦學校寄語:

你是一滴晶瑩的水珠,飽含著一個壯闊的企盼。你是一粒吐芽的種子,萌發著一片綠色的夢願。你是一隻出殼的雛鷹,嚮往著一片寥廓的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