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發言稿4篇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社友們: 

大家上午好,我叫崔xx,就職於中國新聞社,做為xx文學社的“優秀社員”代表,很榮幸今天能夠站在這裡。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體社友向多年來一直給予我們深切關懷和大力幫助的各地領導、前輩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黑土文學社歷經多年風雨、幾經波瀾,為眾多熱愛文學、喜愛文學、痴迷文學的文友們,提供了一個培養、發展、挖掘、提高,興趣愛好和潛力的絕佳平台,為大家搭設了一個互相交流的橋樑。

我與xx老師是在XX年,一次偶然的機遇相識的,此後相知、相熟,在他提議重振“xx”文風,再現文壇溢彩的時候,我曾有過困惑,市場經濟之下,還會有多少文壇淨土,還會有多少人會關注文學!在xx老師和二東老師的交流中,讓我發現,我的困惑是錯誤的,在歷史的長河中,文學,以它獨特的魅力,以他特殊的形式,從未在任何時刻被人漠視。

隨著對xx老師的熟識,隨著對黑土文學社的宗旨、目的和願望的了解,我也和其他社友一樣,開始積極地參與到文學社設立的各項工作中。如今,我們在這瑞雪豐年的冬季,收穫了四季,春季的激情、夏季的燦爛、秋季的豐收、冬季的欣欣向榮。

今天,我們喜聚一堂,共同慶祝“xx文學社成立25周年“,藉此機會,我就文學社的發展和對社友的期望,說說自己的幾個想法:

一、作為社員,希望大家要主動順應時代要求,針對當前文學界的特點,以文學社為平台載體,通過參與文學社各種內容充實、形式多樣、格調高雅的活動,不斷增強自身的人文素養,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為擴大“xx”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奉獻自己的一絲力量。 

二、作為文學團隊,隨著“xx”的不斷發展,我們希望文學社會制定和修正相應的章程,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學社自主管理與發展的運行機制,定期召開理事會議,要把健全管理制度同培育“xx”文化相結合,建立起有章可循、長久持效的發展機制,使“xx”文化不斷積澱傳承,成為扶餘、吉林甚至中國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希望大家獻言獻策,提出更多創新發展的好點子,使xx文學社成為既能吸引社員,又能提高社員精神品質的好平台,讓社友找到歸屬感和認同感。同時,“xx”會讓更多的社友在活動中鍛鍊才智,在文學社裡有所學、有所樂、有所得。

社友們,XX年,我們在新年即將到來之際,迎來了自己的xx“新年”。讓我們一起期待xx文學社能夠在未來得到長足的發展,繼續為中國文化建設添彩;讓我們一起期待文學社的社友們能夠繼往開來,創作大豐收;讓我們一起期待在黑土這個大家庭中,能夠生活的更加充實、美好!在新年即將到來之際,我提前給大家拜個早年,我祝現場的諸位,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最後,請再一次允許我代表全體社友,感謝對本次大會予以支持的各位領導和老師。

“xx”,因我們更加精彩! 

謝謝大家!

文學座談會發言稿
文學發言稿(2) | 返回目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和在座的各位文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能在這裡參加此次的文學座談會,我感到無比的榮幸。首先要感謝各位領導給了我這次和大家學習交流的機會,感謝老師們一直以來的悉心教導和鼓勵,感謝文友們的支持和幫助。

今天能夠和各位文學大家相聚一堂,榮幸的同時我又深感慚愧。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子,在平凡的崗位上從事著平凡的工作;我沒有高的學歷,沒有淵博的知識,所謂的文功底充其量也只相當於國中生的水平;我更沒有文學寫作方面的天賦,缺乏對文嫻熟的駕馭能力。僅憑著對文的一腔熱愛,促使我用笨拙的手書寫著稚嫩的文。兩年來,我在文里艱難地摸爬滾打,雖說純屬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更登不得大雅之堂,但我卻從中收穫了快樂、收穫了自信,更懂得了人生的追求。

今天借這個機會,我想將自己從事寫作以來的一些感觸,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我是個性格內向、不善言表的人,沒有多少朋友,也沒有什麼特殊愛好,唯獨對文學情有獨鍾。生活中的我更習慣於用筆來記錄下人生的點點滴滴,用樸實而真誠的文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和對真善美的追求。然而由於天資不足、文化水平較低,且迫於生活的種種壓力,也沒能寫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更沒發表過什麼作品。

要說與《涇縣報》的緣分、與在座的各位老師和文友的緣分,還得從一年多前說起。那是XX年的10月,我單位的通訊員因故辭職。只因我曾在涇縣衛生網發表過幾篇小文章,領導便任我為通訊員。剛硬著頭皮答應下來的我就遇到了棘手的問題,時值年底,距離綜合目標考核的時間越來越近了,可這一年度的宣傳報導任務還遠沒完成,最主要的是還缺少縣級以上新聞媒體的稿子。怎么辦呢,總不能因為我的工作任務完成不了而拖醫院的後腿吧?情急之下,我只得向衛生局負責宣傳的張劍老師請教。張老師說:“我看你有些稿子寫得還不錯嘛,你就往《涇縣報》投稿吧,只要能刊登任務不就完成了嗎?”並隨手從報架上抽出一份《涇縣報》給我。那是一份XX年8月27日的舊報紙,也是我所擁有的第一份《涇縣報》。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頓時我被副刊上一篇篇美文所吸引,細細品讀後久久不能釋懷。這是我們涇縣的報紙,這些精美的作品都是出自我們涇縣作家之手!一股久違的感動襲上心頭,我為自己生活在文風昌盛的涇縣深感自豪,更為涇縣文壇的這些佼佼者深感驕傲!同時吸引我的還有一則慶祝建國60周年徵文活動啟事,不是因為徵文活動設立的獎項,而是啟事中的一句“收到徵文稿件後,《涇縣報》將陸續擇優刊發”深深吸引了我。於是我想,如果我也寫篇稿子,若是能有幸刊發不也就完成任務了嗎?興奮之餘我連夜寫了篇《獻給祖國母親的生日禮物》,在活動即將截稿時發了出去。後來單位因民主考評活動在《涇縣報》上發了個整版,宣傳任務也理所當然地完成了。因平時看不到《涇縣報》,也不知那篇稿子有沒有刊發。再說當時投稿只是衝著完成任務,根本沒敢奢望獲獎,漸漸地這件事便淡出了我的記憶。誰知一個月後的11月23日,徵文活動的評審老師打來電話,說那篇稿子獲獎了,讓我去文聯辦公室領獎呢!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那為了完成任務連夜趕出來的稿子居然獲了獎?直到走進文聯辦公室的那一刻,我還如同在夢裡一般。清楚地記得當我第一次忐忑不安地走進那間辦公室時,評審老師熱情地接待了我,還送給我一本他的著作,並且把我從衛生網上轉過去在《涇縣報》上刊登的稿子翻給我看,給我提了許多寫作方面的寶貴意見,更說了許多鼓勵的話,鼓勵我多寫稿、多投稿。老師滿是讚許和鼓勵的眼神使我深受感動,想我一個默默無聞的醜小鴨,何時曾有過這份榮幸?

接下來的那段時間單位挺忙的,加上生活中的瑣事和天生的惰性,真的沒有心思靜下來寫稿子。可每每想起編輯老師的教導和鼓勵,內心又深感過意不去,於是便在沒有充分醞釀的情況下,匆匆寫了篇《半個蘋果》,也沒經過修改就應付差事般發出去了。誰知幾天后的一個傍晚,編輯老師來電話說《半個蘋果》已經刊發了,寫得還不錯,只是寫作技巧方面還要再注意點。並且又提了許多寶貴的指導意見,說了許多鼓勵的話。掛了電話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抬頭望窗外天都快黑了,我已坐在暖和的爐前吃著晚餐,而老師還在辦公室為了我一篇應付的稿子花費時間……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回頭重新細看那篇稿子,說的是一對貧困夫婦為了半個蘋果而相互謙讓的故事,其實是一個很感人的好題材,如果我能思考得多一點、醞釀得深一點,應該有能力將它寫得更好一點。可我卻是抱著應付的態度去完成的!這樣一篇平平之作老師居然也用了,我想多半是出於鼓勵我的原因、幫我樹立自信心吧?我為自己的所為深感羞愧。

自那以後,在編輯老師的支持和鼓勵下,我開始大膽地寫作、大膽地投稿。和之前不同的是,每篇稿子我都會在充分醞釀後再動筆,完稿後經過反覆檢查修改才發出去。經過這一年多來的努力,我在寫作方面有了一點小小的進步,當然這進步和老師的悉心指點與鼓勵是分不開的,和文友們的支持與幫助也是分不開的。我在寫作中獲得了快樂,重新找回了丟失已久的信心,我的生命因為寫作而有了精神寄託、有了目標追求、有了新的意義。

加入涇縣作家協會後,我更是有了找到家的感覺。雖然在涇縣文壇的神聖殿堂里,我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員,是個不起眼的角色,但是我卻是快樂的。雖然我的寫作水平還很有限,我所謂的作品還很粗糙、稚嫩,但有了大家的幫助,我對未來是充滿希望的。今後的日子裡,我將繼續用我勤奮的筆、用我快樂的心去書寫對文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熱愛!

最後,我要在這裡向一直關心我、支持我、幫助我、鼓勵我的老師和文友們再次表示最真誠的謝意;也希望文友們在新的一年裡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作品;並祝願我縣的文學事業在新的一年裡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我的發言完了,謝謝大家!

文學研討會發言稿
文學發言稿(3) | 返回目錄

發出自己的聲音 接通大眾的心靈

這是我幾年來一直追尋的目標,也是我對自己作品的一個要求,或者說一個理想。那就是我必須要發出自己的、與別人不同的聲音,而且這聲音一定要接通大眾的心靈。

那么什麼才是我的聲音,怎么才能區別與別人的聲音?我想得從三個方面來把握。

一、語言

性格決定命運,而性格的形成又離不開所生活的環境。我的生活環境決定了我這樣一種性格,我這樣一種性格又決定了我今天的這樣一種對話方式。那么我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是由我所歸屬的民族,出生的家庭,生活的環境決定的。我要在這些前提下尋找自己所專有的、獨特的語言風格。

一直以來,我比較喜歡讀明清的小說和元代的戲曲,如《紅樓夢》《金瓶梅》《聊齋》,還有明清的一些筆記小說。我覺得,這些小說裡面的語言特別生動、形象。讀著時,仿佛一個個人物活靈活現地站在面前;還有元代戲曲《竇娥冤》《琵琶記》《西廂記》裡面的唱詞,感覺那么的樸實,又是那么的貼切。如何古為今用,如何讓自己的語言也能夠生動貼切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是我努力的方向。

另外,在地球村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文化相互融合的機會越來越多,這使我們有機會獲取更多前沿的文化信息,但是,另一方面,受大環境的影響,我們也極易迷失自我。加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們鄉村記憶越來越模糊。還有信息傳播方式的多樣,我們的話語變得越來越雷同。所以,在吸取新鮮的文化營養的同時,我們不能丟棄本我的東西。那么什麼是本我的東西,我的理解是,除了自己以往的文化心理,還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地域文化特色。我想,做一個有根的作家,就是要抓住自己生活的地域文化特色。那么,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究竟有著怎么的文化特色?蒙古族有氈包、哈達、博克,但是,我們記憶中一些代表著漢民族的文化符號正在日漸衰微,如兒時記憶中的土炕、窗花、鍋台等,我們如今生活在一個千篇一類的城市中,我們的生活環境失去了個性,那么我們的作品是否也要失去那一份獨特呢?我印象中,地域文化特色鮮明的作家有莫言、賈平凹,陳忠實。他們都以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取勝,那么,我們如何利用好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來充實我們的創作呢。

二、表達方式

對於一個寫作者來說,究竟是寫什麼重要,還是怎么寫重要?其實,萬物都可入文,只是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寫法。所以,對於一個成熟的寫作者來說,怎么寫才是至關重要的。一篇小說最重要的是,它要有讓人讀下去的力量。綜合起來看的話,是小說的意蘊——通過語言、細節、故事等表現出來的意蘊,它的魅力在於洞察人性的複雜性。我曾經聽過《人民文學》主編李敬澤的一個講座,他說,好的小說就像一個美麗的園子。這個園子裡有山、有水,有花草樹木、亭台樓閣。一座美麗的園子要有值得人停下腳步觀賞的地方,一篇好的小說也要讓人留連忘返、顧盼徘徊。他說現在的小說,枝幹突兀,而細節不足,所以,小說家們首先要拋棄以往語文老師的訓練,那就是中心突出、立意明確等。一篇好的小說,應該像一株枝葉繁茂的大樹,不僅有樹幹,還要有樹枝、樹葉。所以,在以後的創作中,我力求使自己的作品豐滿、豐潤,能給讀者留下更多的值得回味的東西。

我覺得,表達方式上可以借鑑國外的一些小說。我比較喜歡的是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還有卡夫卡的《變形記》,以及春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那一種魔幻的、變形的東西很獨特、很神奇,也很吸引人。其實,他們作品中所表現的那一種情愫,我們也有,只是我們沒有抓住而已。

三、思想

作品只是一個載體,作者總是要通過自己的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傳遞自己的理念,所以,思想便顯得尤為重要。對一個國家和城市文明程度的考量,自由度是一個指標。自由的人應該是幸福的,但是我們卻越來越沒有幸福感。

我的職業是新聞編輯,每天,我都要接觸許多負面的新聞,這些新聞傳遞給我一個信息,那就是,我置身在一個問題百出的社會。富士康的跳樓事件、問題奶粉事件,還有教育問題、食品問題、醫患問題,拆遷問題、腐敗問題。還有,被賤踏得一錢不值的社會秩序和制度,處處需要人情去打通關節,才能在生活運行的軌跡中不至於卡殼。但是,普通老百姓呢,他們只能眼看著別人在規則之外行走自如。還有,現代社會的愛情病態的近乎萎靡,許多時候,擊中男女雙方的不是滿溢愛情的眼睛,而是對方一些銀光閃爍的副產品,當高貴的地位與閃著光澤的金錢擺在面前時,愛情便失去了它應有的力度。我曾經寫過一篇小說《我是誰?》,這篇小說表達了人與人的疏離、陌生,那種心與心的距離感很悲涼。還寫了一篇《一路歪斜》,這篇小說更像一個反諷,在一個不正常的社會中,一個清醒者往往更像一個重症患者。總之,我覺得,我們的作品要關注人的生存境遇,關注人的心靈。魯迅曾經發出救救孩子的吶喊,那么,現在,我們需不需要這樣的吶呢,我覺得,還是需要的。

謝謝大家!

文學社“老社員”代表發言稿
文學發言稿(4) | 返回目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社友們:

大家好!作為xx人,今天回到家鄉很激動;作為xx人,今天回歸社裡就像在夢裡。

25年前,就在這座城市,就在這個季節,就在和今天很相近的日子,我們成立了xx那時,沒有今天這樣大氣的會場,沒有今天這么多來自各地的貴賓。有的只是一群年輕人的熱情與共鳴,有的是青年xx扛起文學大旗的英姿。很難忘:就在那一天,就在這片家鄉的土地上,我們親手埋下了文學的種子。

25年的時光里,我們xx人的腳步已遍布祖國各地,他們帶著夢想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然而那一顆顆文學的種子,已經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開花、結果。我們的文學社不僅走出了著名的作家、記者、編導、詩人,還有知名儒商、企業文人、優秀教師等。

我加入xx文學社時,還只是一個寫幾篇小習作的高中生。經過文學社的學習、歷練,我的文日漸成熟。雖然後來在大學讀的是數學專業,但是我從沒停止過閱讀與寫作。當我帶著文學社給我的文熱情走進教育領域,這種特長就一下子突顯出來,無論是教育教學還是教研科研我都能遊刃有餘。

此時此刻,作為xx文學社的老社員,我想表達幾種“感恩”:

感恩當年那個大不了我們幾歲的領路人,是他用一直不滅的文學情懷讓我們今天回歸了千呼萬喚的文學社;感恩那些青春里很文學的日子,是它在記憶里一直蠢蠢欲動,用那些美麗動情的詩篇,牽引著我們一直在回歸著這條路;感恩這片家鄉熱土,是她賦予我們生命里最有價值的東西,讓我們長大後依然不忘千里萬里也要尋根。

今天,我們回來了,帶著我們的作品回來了。這是我們回歸xx最真誠的心聲;今天,我們也帶著朋友們回來了。他們是我們文學路上最好的知音,我們將一起在這裡再次點燃文學的火炬。今天,我們雖然不再年輕,但是我們一樣激動著、興奮著、幸福著。

作為老xx人,我們會和不斷湧入的新人一起維護著我們共同的文學家園。我們會秉承xx文學社發展宗旨和創作宗旨,以身作則,自覺維護文學社的章程,積極做好本職工作,為文學社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活躍家鄉文化,弘揚家鄉精神文明而努力。

馬去雄風在,羊來福氣生。三羊開泰日,萬事亨通年。祝願我們黑土文學社越辦越好,越來越強!祝福我的家鄉越來越富,越來越美!

最後,祝大家健康快樂!

謝謝大家!

編輯推薦:
在人文學院青年學術年會上的發言
頒獎大會獲獎發言:中國文學夢
文學社“新社員”代表發言稿
當選文學創作協會副主席後的表態發言
中文學院2014屆本科畢業典禮教師代表發言
在文學獎頒獎大會上的講話
在文學交流會上的講話
在文學社成立大會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