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工作會議講話

旱災是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尤其近幾十年來,乾旱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程度也愈來愈嚴重,極大地制約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抗旱工作會議講話,僅供參考。

抗旱工作會議講話(一):

同志們:

在防汛抗旱形勢最為嚴峻、度汛準備和救災任務最為艱巨、加快發展最為關鍵的時刻。在大家抗旱苦戰190天,保民生抓春耕促發展工作實效,在全市大幹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之際,我們把各位領導和防汛辦主任請來會,主要目的是再次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召開的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發展有關會議精神,落實省、市領導重要指示和全省防汛抗旱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前階段全市抗旱工作經驗教訓;會商、研究、部署20xx年防汛抗旱工作。進一步堅定信心、鼓足幹勁,立足當前、謀劃長遠克難攻堅,扎紮實實抓好抗大旱、防大汛、保民生、抓春耕、促發展各項工作,盡最大努力把洪旱災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奮力奪取抗旱救災防汛安全攻堅戰的全面勝利,為大旱之年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今天下午市防指吳鋒雲專職副指揮長將對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做具體安排。下面,我先講三點意見:

一、高度重視、積極應對,20xx年抗旱救災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去年入秋以來,我市遭遇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為嚴重的乾旱災害。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及時啟動了昭通市抗旱應急預案特別重大級(ⅰ級)應急回響,團結帶領全市各族幹部民眾,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打響了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攻堅戰。

(一)加強領導,強勢推進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一是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專題辦公會議,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領導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對全市抗旱救災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二是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昭通市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領導組,進一步豐富“三聯繫兩深入”和“百千萬幫扶工程”工作內涵,按照市級領導“三聯繫兩深入”工作機制,落實市級領導負責聯繫縣區抗旱救災工作;按照“百千萬幫扶工程”,落實中央、省屬駐昭單位和市直各委辦局、企事業單位及人民團體負責聯繫指導掛鈎鄉鎮、村抗旱救災工作,要求20xx年新農村建設工作隊要積極參與所在鄉鎮、村抗旱救災工作。三是發出緊急通知,明確各縣區委書記、縣區長為各縣區抗旱救災工作第一責任人,明確提出“不讓一個民眾因災而流離失所,不讓一塊土地因災而撂荒,不讓旱災引發大的次生災害”的工作目標,舉全市之力,打好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攻堅戰,真正做到在民生問題上萬無一失,在春耕備耕上有所作為,在次生災害上嚴防死守。截至5月16日,全市成立抗旱救災領導組980個、供水春耕服務小組4351個、“黨員幹部先鋒模範抗旱隊”1629支、“春耕生產技術指導組”979個、“抗旱先鋒送水隊”1893支、“水源勘查隊”189支、“地下打井隊”89支、“森林防火應急隊”218支。共發動幹部民眾155.67萬人次,其中,3986名領導幹部、一線科技人員51396人次,赴全市個縣區、143個鄉鎮、1213個村指導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發展工作。全市上下建立起市、縣、鄉、村、組縱向到底、各級各部門橫向到邊的抗旱救災工作機制,形成了職責明確、任務落實、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投入,確保抗旱救災工作有序開展。一是加大抗旱機械投入。截至5月14日,全市共投入抗旱設備4.15萬台套,投入送水車輛3.1萬輛,抗旱用電753萬度,抗旱用油681噸,全市抗旱供水物資基本保障;二是加大抗旱資金投入力度。截止5月14日,全市投入冬春水利建設及支農抗旱資金約26.54億元。其中,直接投入抗旱救災資金2.89億元,其中,財政投入1.5748億元(上級投入0.8655億元,市級投入0.1783萬元,縣級投入0.531萬元),民眾投入1.2152億元;用於水利民生抗旱工程建設1.40億元、春耕抗旱支農0.67億元、林業抗旱保苗0.3億元、民政抗旱救濟0.78億元。三是嚴格抗旱資金管理。各級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做到抗旱資金專款專用,嚴禁出現截留、擠占、挪用等現象,真正做到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抗旱最急需的地方,發揮最大效益。

(三)以人為本,全力做好抗大旱保民生工作。全市各級各部門把確保城鄉居民人畜飲水安全作為當前抗大旱保民生的首要任務,按照“先生活、後生產,先節水、後調水,先地表、後地下,先重點、後一般”的原則,對旱區縣城、鄉鎮、村組逐一弄清水情,算清水賬,細化供水方案,做到一庫一案、一村一案,一組一案,優先保證人畜飲水安全;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農機裝備參與拉水、運水、抽水和提水工作,動員和組織武警、消防、預備役部隊和城建等部門為民眾拉水、送水,尤其對鰥寡孤獨、聾啞傻殘等特殊困難群體,給予高度關注。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全市共新增水源點1456個,採取庫塘、淺井、水池水窖、溪流、機電提水等臨時工程措施6428個,臨時解決9316個自然村141.23萬人的乾旱缺水問題;通過組織發動民眾生產自救,用3.06萬輛車拉水、發動人力背水、服務隊送水、牲畜拉水等,解決了約.23萬人的臨時用水困難。在長時間、大範圍嚴重旱情的極端情況下,全市沒有一個人因旱喝不上水,牲畜的飲水問題也得到了較好解決。全市水質、衛生、環保等部門加強水質檢驗監測,對飲用水進行衛生消毒處理,確保民眾安全飲水;截止目前,全市沒有接到食物中毒和重大疫情報告。

(四)科學應對,確保春耕用水。市縣防汛抗旱、水利部門領導幹部建立促春耕用水分片包乾責任制,大力開展水庫、渠道、壩塘、水池維修加固和蓄水工作,共啟動泵站2078處,修復水毀工程1632處,新增乾支渠道326公里、田間渠道269公里、清淤1483公里,水池水窖46個、小型應急水源工程4219處、農村供水工程1962處。各水利工程覆蓋區域已經供水1.085億立方米,統籌調水約9600萬立方米,基本能保障春耕生產用水。漁洞水庫南北乾渠管理所及時和兩個灌區聯繫,於5月日完成昭陽、魯甸的二次調水工作;弈良、鹽津、大關小塘壩、小水池全部灌滿;巧家縣蒙姑、金塘、新華等灌區水池、水窖的調水補水全部完成,插秧用水基本保障;永善縣蒿枝壩、雲蕎水庫完成對黃華、務基、溪洛渡等灌區的調水入池入田工作;二是高位推動促春耕。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抗旱救災工作專題會議、電視電話會議、下發緊急通知進行部署。全省扶貧現場會議的召開,有力地推動了全市抗大旱抓春耕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狠抓落實,強化督促檢查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的個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發展工作督導組,圍繞“三個不讓”的目標,不定期深入全市各縣區對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進行專項督查調研,全面掌握抗旱救災工作開展情況,發現問題,立即督辦。市水利局按照分片包乾責任制要求,由局領導帶隊,不定期組織開展了全市人畜飲水、春耕用水、水利工程安全等專項督查,通過開展實地督查、實地調研、實地指導,有力促進了各項水利工程供水安全措施的落實;各縣區也成立了抗旱救災工作督查組,對各鄉鎮、縣(區)直各部門抗旱救災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對情況不清楚、措施不到位、責任不到人、有問題不報告或因領導不力、指揮不當、造成抗旱救災進展緩慢、延誤時機的,嚴格按照行政問責制度進行問責。

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水利(水務)局堅持統籌兼顧防汛抗旱兩手抓,一手抓抗旱保民生,一手抓生產安全促發展。全市在長時間、大範圍嚴重旱情的極端情況下,沒有一個人因旱喝不上水,牲畜的飲水問題也得到了較好解決,沒有出現因旱缺水上訪事件,沒有出現大的水事糾紛;春耕備耕和農業生產供水全面展開,各水利工程覆蓋區域已經供水1.085億立方米,統籌調水約9600萬立方米,基本能保障春耕生產用水。總體上看,我市人心安定、社會穩定、生產生活秩序正常,全市防汛抗旱救災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抗旱救災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二、以大幹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龍頭,進一步做好當前的抗旱工作

(一)進一步增強防汛抗旱救災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雖然前一階段我市的抗旱救災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市抗旱救災的形勢還十分嚴峻,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還很多。我們繃緊的弦不能松,卯足的勁不能泄,激發的鬥志不能減。據氣象部門預測,我市今年氣候異常,主汛期6~8月降雨量大部正常偏多。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單點性的大雨、暴雨、冰雹、雷暴等強對流天氣較多,局部洪澇、土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較常年偏重,部分流域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較大,防汛抗洪救災的任務十分繁重。主要表現在:

一是人畜飲水解困越來越難。雖然,我市有了明顯降雨,但是,由於旱情持續時間長,水源不足,水庫、塘壩、水池水窖蓄水大幅度減少,供水嚴重不足,全市128個鄉鎮大部分地方人畜飲水困難,缺水困難民眾仍然有0萬以上,解決人民民眾吃水問題依然任重道遠。

二是涉水工程度汛難度大。據三峽公司金沙江氣象水文中心預測,今年金沙江流域降雨將較常年增加%。我市各縣區抗旱工作任務重,旱損水利工程修復率不高;涉水工程調度計畫、搶險應急預案尚待完善、修編,各涉水工程對於迎戰汛期洪水考驗困難較大,全市防洪度汛難度加大。二是由於持續的乾旱,長時間的乾涸缺水造成目前全市部分水庫、壩塘乾枯,損毀,出現了壩體開裂,壩土疏鬆。已經進入汛期,降雨將使乾枯受損的水庫和壩塘極易發生壩體滲透、坍塌等次生損壞,給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隱患。全市水庫、壩塘旱損修復資金目前缺口仍有近800萬,這給及時修復旱損水庫、壩塘,確保全全度汛帶來了較大困難。

三是農業生產形勢嚴峻,春耕春播用水十分困難。長期乾旱造成昭通大部分地方農田和旱地缺水、缺墒嚴重,農作物育秧育苗困難,優勢特色作物種植及生長形勢不容樂觀,為確保移栽成活率,全市大春作物播種栽插普遍推遲了一個節令。如果幹旱持續,我市抗旱保春耕困難重重。

(二)紮實做好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發展各項工作。全市各地各部門要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省、市委、政府的抗旱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上來,思想上不懈怠,工作上不鬆勁,再努一把力,再加一把勁,繼續全力以赴、扎紮實實抓好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發展各項工作,奮力奪取抗旱救災的全面勝利。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水利局領導幹部要繼續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精神,減少會議、減少應酬,深入抗旱第一線,深入田間地頭,以實際行動帶領民眾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發展。要堅決克服“兩種思想”:一種是麻痹僥倖,一種是畏難厭戰。積極做好“三種準備”:一種是雨季按預期的時間來,而且雨量充沛,這是最好的結果;第二種是雨季雖然來了,但雨量小,不能明顯緩解旱情;第三種是雨量集中,由旱轉澇。各級領導幹部要未雨綢繆,提前謀劃,對上述三種情況都要作出預案,既要有雨季推遲的供水預案,也要有防洪防澇的相應措施,積極應對,防止措手不及。

(三)切實加快水利基本建沒步伐。這次旱災充分暴露出我市蓄水骨幹工程嚴重不足,抗旱水源工程嚴重缺乏,工程性缺水.矛盾十分突出等問題。我們要按照白恩培書記“大災之年,反思災害”的要求,針對我市農業、水利基礎設施薄弱的現狀,市委、市政府立足當前,謀劃長遠,緊緊抓住全省實施“雙百工程”(省政府決定今後3年再新開工建設0件骨幹水源工程和0萬件“五小水利”工程)和國家、省編修“xx”規劃的重大戰略機遇,抓緊建設一批在建項目、加快開工一批即建項目、努力爭取一批儲備項目,著手抓好全市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抵禦災害的能力。

一是抓緊實施在建水利工程。加大投入,採取措施,確保20xx年前全面完成在建的7件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全面完成75座規劃外重點小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目前,雙河水庫、羅漢坪水庫、銅鑼壩水庫等3個“潤滇工程”項目和昭魯大型灌區項目建設、2件新建小(一)型水源工程建設進展穩步推進;19件小(一)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進入掃尾工作。

二是積極爭取省委、省政府支持。緊緊抓住省政府實施“雙百工程”的機遇,做好做實項目申報工作,爭取將35件骨幹水源工程、16.4萬件“五小水利”工程納入省建設規劃的盤子,積極爭取省里加大對昭通市水利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力爭到20xx年實現新增蓄水庫容4億立方米以上,供水能力提高到億立方米以上,新增有效灌溉面積48萬畝以上,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00平方公里以上,灌溉水利用係數提高到0.5以上,萬元gdp值取水量比現狀下降25%以上。鎮雄胡家山水庫年內動工;巧家小海子和魯甸月亮灣水庫項目建議書通過省級審查;昭陽區黑石羅水庫項目建設書6月底前完成,彝良松林、大關太華、鎮雄壩口河等3件中型水庫工程,彝良發達、威信桂香溝、永善大阪廠等一批小(一)型水庫前期工作進展順利,以縣為單元的16.4萬件“五小水利工程”規劃已通過專家初審,並上報省水利廳。

三是加強水利項目儲備工作。緊緊抓住西南地區骨幹水源近期建設規劃編制建設工作啟動和長江委赤水河流域開發建設規劃啟動的機遇,積極編制《昭通市備用水源規劃》上報省政府。目前,各縣區汛前檢查基本結束,全市百餘件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方案編制工作、農田水利建設、各乾旱受損水庫、壩塘、引水渠度汛恢復建設工作開始實施。

三、強化領導,全面做好20xx年防汛抗旱工作

水旱災害始終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心腹之患。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切實增強防汛抗旱工作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努力減少洪澇乾旱等災害損失,對於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鞏固農業農村發展好勢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xx2年,我市防汛抗旱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中央、省、市水利工作方針,努力踐行可持續發展防汛抗旱思路,防汛抗旱除澇並重,開源節流保護並舉,建設管理改革齊抓,大力推進防汛抗旱“兩個轉變”,加快構建與全面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完善的防汛抗旱減災體系,切實強化防汛抗旱應急管理,全面提高水旱災害防禦能力,確保人民民眾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努力減少洪澇和乾旱損失,維護良好生態,為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安全保障。主要應著力以下做好八項重點工作:

第一,著力做好三江四河防汛工作。牛欄江、白水江、橫江、關河、灑漁河、洛澤河、赤水河屬我市的主要江河,涉及我市九個縣區,是全市防汛安全工作的重點區域。各級防汛部門要根據《昭通市防汛抗旱指揮部關於檢查全市重要部門、重點行業安全度汛情況的通知》(昭市防汛指〔20xx〕3號檔案),督促流域各重要行業部門、重點水庫、水電站、城市和學校等重要防洪設施安全度汛準備情況進行防汛督促和檢查,具體是:水利部門檢查在建、已建水庫防洪安全;發改部門檢查在建電站及其圍堰影響區防洪安全;經委部門檢查已建成電站防洪安全;交通部門檢查公路特別是在建公路防洪安全;教育部門檢查有洪澇災害隱患的學校,特別是位處滑坡體、低洼地帶、洪泛區域學校防洪安全;國土部門檢查地質災害區域特別是洪泛區域地質災害防洪安全;安監部門檢查各類礦山特別是尾礦庫防洪安全;建設部門檢查城市、集鎮、鄉村建設重點部位的防洪安全。要求氣象、水文、市防汛辦和各縣區防指要在加強氣象水情監測預報,堅持督促完善各涉洪建設工程的防洪預案和調度方案,科學調度防洪工程,落實“攔、調、分、疏、滯、泄、守”各項措施,實施有效的洪水管理,確保防洪安全。當前,牛欄江、白水江、橫江、關河、灑漁河、洛澤河、赤水河流域的主要城市、集鎮、公路建設工程要落實防洪預警措施,必須備足防汛物資,落實搶險隊伍,確保防洪安全。

第二,著力做好病險水庫、壩塘安全度汛工作。當前,我市病險水庫較多、旱損水庫、壩塘多、水庫、壩塘安全度汛難度之大前所未有,確保這些水庫、壩塘的防洪安全,任務非常艱巨,責任十分重大。各縣區要認真汲取近年來個別壩塘垮壩的災難性教訓,處理好水庫、壩塘施工與安全度汛的關係,嚴格執行調度運用方案,不得隨意超汛限水位蓄水,特別是有險情隱患的水庫、壩塘,要空庫迎汛,千方百計確保水庫安全度汛。

第三,著力做好山洪災害防禦工作。山洪災害分布範圍廣、突發性強、損失重,是近年來洪澇災害中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災種。各縣區要進一步推進山洪災害防治工作,大力督促基層完善責任體系和預案體系,提高各級政府和基層的應急處置能力。要繼續加強山洪災害防禦知識的宣傳,提高基層幹部民眾防災、避災、自救、互救的能力。

第五,著力做好城市防洪工作。近幾年,區域性暴雨洪災呈多發頻發趨勢,有的嚴重影響城市運行,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各縣區要重視和加強城市防洪工作,統籌考慮城市外洪內澇問題,科學確定防洪排澇標準,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抗災能力。要依法指導城市防洪工作,督促健全城市洪水應急管理體系,加強城市災害性信息的預測、預報和預警工作,廣泛開展城市防洪知識宣傳教育,努力減少城市洪災損失,確保城市正常運行。

第六,著力做好抗旱和調水工作。各縣區要以《雲南省抗旱條例》宣貫為契機,加強抗旱規劃和抗旱預案編制。要將確保民眾生活用水放在首位,密切監視旱情發展,統籌各方用水需求,加強水量統一調度管理,大力推進節約用水。要千方百計增闢抗旱水源,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興建小型蓄水、引水、提水等應急抗旱設施,抓好工程維修加固、清淤擴容,搞好山丘區雨水集蓄利用。確保重點地區供水需求。

第七,著力做好水電站防洪調度工作。我市主要江河在建中小水電站71座,新建投產中小水電站有16座,設計庫容達9000多萬立方米。確保汛期安全是擺在我們每位同志目前的重大責任,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務必採取強硬手段、果斷措施加強監督指導;要求水電站業主要正確處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處理好生產與安全的關係,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落實防汛措施、層層責任到人,確保萬無一失,對沒有度汛方案,不聽防汛指揮,為了企業利益而置安全不顧,超蓄亂調水量的,必須依法予以重處。

八、著力做好防汛信息系統建設。根據省委副書記李紀恆檢查省防指辦公室指示儘快建立全省防汛抗旱信息化指揮系統精神,自20xx年起,我們將逐步以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建設為重點,下大決心、花大力氣推進我市防汛抗旱智慧型化、信息化指揮系統的建設力度,逐步實現聯網到縣區、到每一座水庫、每一座水電站、每一個重點防洪工程、每個物資儲備點。目前,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已經開始進行水庫、水電站試點規劃建設。我們將努力全面提升全市防汛抗旱及水利信息化的管理和套用水平,完善科學調度機制,為及時轉移安置民眾,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同志們,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以這次會議為契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市委、市政府周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著力做好各項防汛抗旱工作,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