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演講稿

多么樸實的話語,多么質樸的願望。雖然沒有豪言壯語,但他卻用行動詮釋了諾言的份量,驗證了信義的力量。他的笑容艱辛過後的釋然,是風雨過後的坦然,是實現承諾後的欣慰與開心,一個諾言,他守了一輩子啊!

羅映珍,她是一名妻子,她有水一樣的性情像水一樣的柔情,她用愛喚醒“沉睡”丈夫。“用一個傳統中國女人最樸素的方法詮釋了對愛人不離不棄的忠貞。甜蜜不是愛情的標尺,艱難才能映照愛情的珍貴。”“我相信他一定能感應到我的呼喚。”這是支持羅映珍的唯一信念,也正是這個信念,讓已被下了幾次病危通知書的羅金勇奇蹟般地睜開了雙眼。

為了照顧丈夫,僅僅兩年的時間,臉上長了黃褐斑,生了白髮,為了實現愛的約定,她給丈夫寫了600多封信,守候“植物人”丈夫600多個日日夜夜,每天寫日記念給丈夫聽,激發他的生存意志。一年多的時光,羅映珍不知不覺寫下了600多篇飽含著真情和熱淚的日記。在日記中他這樣寫道:“有他陪著我才是最重要的,我離不開他!三年來,我沒想到要吃什麼穿什麼,只想他。”“周末沒有意義,曾經我們是多么期盼周末,……”

她說她不能給死神留下一點兒可乘之機,終於,奇蹟出現了!她相信奇蹟既然開始就會繼續她相信經過時間,堅持努力,會實現的。當鏡頭中看到小夫妻那相擁而吻的一幕時,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用掌聲。這一吻定格成印證人類真正愛情的一個標誌!誰說久病床前無賢妻,愛是最偉大的力量!

而面對鏡頭,她卻說自己很不安,不配走上這個神聖的地方,自己就是一個卑微渺小的妻子,只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愛。是啊,有國才有家,但家和才能為社會多做貢獻,大家都對身邊的人做得好些,不也是對社會做了貢獻嗎?她配的!是的,她自認渺小,卻塑造了偉大,正是這看似的渺小,卻成就著人格的高尚!

是啊,在他們心裡,他人為重,已為輕,人民安全最重,個人生命最輕。在他們心裡,他人的生命重於自己的生命,老百姓的利益重於小我的利益,他們寧肯捨生也要取義,他們寧肯捨命也要成仁!他們寧可遭遇厄運和不幸,也絕不會放棄高尚的人格,他們或許是那么的“微乎其微”,但他們又是那么的偉大!面對艱辛和災難時不屈,堅守良心真情努力付出。他們能讓人們更加珍視生命,尊重生命的力量,並由此懂得百姓生活的艱難,甚至還可以讓人反思救濟制度的缺憾,他們能讓我們對美德加以呵護和培養。“這些人並不一定有偉大的事跡,無論是親情、愛情、友情,只要他們所做的能體現最主流的價值觀,能體現當代中國人的整體風貌,就是我們尋找的人物。”朱波這樣說。他們演繹了捨生忘死,他們印證了有信延信;他們演繹了真愛無疆,她們印證了情意無價;他們演繹了大醫醫心,他們印證了人格的力量是多么的偉大!正是他們的高尚的人格,成就了他們的高尚的事業。也正是因了他們高尚的人格,成就了他們高尚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