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教育演講稿

第三種,比較適當的教育。這些家長把孩子的學習強度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這是很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一般的家長對孩子的輔導,普遍缺乏學科的高度。我們舉一個例子。有這樣一個數學題目。

(此處略,另文再補)

家長在輔導孩子的時候,都不講這些。天分高的孩子,可以自己悟出來。大部分孩子自己是悟不出來的。一定要你去啟發、引導。實際上,有不少老師在課堂上也不講這些。只講解題過程,不講學科方法。

缺乏學科的高度,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

另一個問題更加普遍。就是缺乏教育的針對性。大部分家長只關心成績,忽視其它更為重要的影響學習的因素。在教育孩子之前,沒有全面分析孩子學習困難,深層原因在哪裡。教育效果當然很有限。其實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很多,對應的措施也不一樣。比如,有些孩子認為學習沒什麼用,那么首要問題是改變他的學習無用論,讓他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有些孩子有不良愛好,首要問題就是引導他把興趣轉移到學習上;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首要的是訓練他集中注意力;還有些孩子記不住東西,首要的是教給他記憶的方法等等等等。

既然親職教育存在這么多問題,那么什麼樣的親職教育才是最好的?

我這裡為大家介紹幾個非常典型的成功的親職教育的例子。

第一位,蒙台梭利,她是二十世紀歐洲和世界公認的最偉大的兒童教育家,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學校遍及110個國家。她提出了孩子的敏感期教育理論。她認為,孩子在0~12歲之間,逐步進入不同的學習敏感期,比如語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閱讀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等。敏感期是孩子獲得某種能力的最佳階段。如果錯過了敏感期,學習效率就會大大下降。比如嬰幼兒學習語言的能力非常強,隨著年齡增長,這種能力會逐漸下降。所以高中的孩子英語學不好,你不要去找高中的原因,你要想想,在他國小、國中的時候,你有沒有幫助他打下英語的底子。蒙台梭利還強調要讓孩子通過動手操作來學習,要培養自信、塑造性格。她的主要教學手段是感覺訓練。

第二位,卡爾?威特,他的孩子出生不久,就因為反應遲鈍,被親戚朋友們說成是痴呆兒。但是在卡爾?威特的教育下,小卡爾3歲半認字,6歲學習外語,8歲就可以自由運用英、德、法、義大利、拉丁、希臘語,通曉數學、物理、化學、動植物學,9歲進入萊比錫大學,10歲進入哥廷根大學,14歲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開始在柏林大學擔任法學教授,23歲成為世界級的學術權威。卡爾?威特強調智力的早期開發,他以遊戲的方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同時強調適度表揚孩子,培養孩子的高尚情操,促進孩子想像力的發展。

第三位,斯特納夫人,她是美國語言學教授,因為成功地培養了自己的女兒,而聞名世界。女兒3歲能寫詩歌、散文,4歲寫劇本,5歲發表作品,在歷史和文學方面達到國中水平,同時能熟練運用8國語言。斯特納夫人提出了自然教育法的理論。強調尊重孩子的天性,鼓勵孩子在玩中學。她也注重孩子的品德培養。通過讓孩子貼近自然,培養良好的心態。

第四位,司有和,安徽含山人,重慶大學教授。兒子三年級位於班級23名,在父親的早期誘發教育下從6年級到高二,一直位於班級前5名,高二下學期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997年赴美留學,在賓州州立大學攻讀博士後。他非常注重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體驗成功的樂趣。並培養孩子積極的心態。同時教給孩子好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