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教育演講稿

第五位,王靜才,大連人。女兒王馨穎智力平平,學習成績始終處於中下等水平。XX年休學在家。王靜才通過快樂教育,讓女兒成為首位通過gese世界專業英語最高12級測試的華人。XX年11歲的王馨穎收到了來自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也強調讓孩子在玩中學。充分激勵孩子。注意孩子的人品教育。為孩子提供學習的生活場景,提高學習效率。

第六位,金春明,東北人。他把四個子女都培養成了博士。他強調要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適時肯定孩子的成績,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並和孩子一起制定合適的學習計畫

六個家庭在教育的細節方面各有不同,但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五大原則。

第一,教育越早越好,尤其是語言教育,但同時要避免片面教育和過度教育。

第二,要注意教育的方式,讓孩子體驗學習的快樂。

第三,要鼓勵孩子,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和指責。

第四,要注重品格教育,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積極向上、品格堅毅的人。

第五,要教給孩子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那么我們要問,這些原則有科學依據嗎?是不是適合每一個孩子呢?在實際生活中應該怎么運用這些原則呢?

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這些原則的科學依據和實際的操作方法。這是今天講座的重點。

要了解這些原則的科學依據,就要從了解大腦的工作機制開始。

關於大腦的工作機制和大腦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特點,有四種從不同層面進行研究得到的理論。

第一種,大腦功能區理論。

這是大腦的側面結構圖。

這是美國《時代》雜誌最新發表的大腦功能區分布圖。從這兩張圖當中,我們可以看到,

額頁同時負責情感和語言。所以語言能力強的人,通常情感比較豐富。我們知道很多作家和詩人都比較情緒化,就是這個道理。當孩子情緒飽滿的時候,他會表現出很強的語言學習能力。快樂教育正是運用了這一點。如果你的孩子感情比較冷漠,或者情緒比較壓抑,那么在語文和英語的學習上就可能存在困難。另外品格教育可以讓孩子變得獨立、堅強,從而保持穩定的積極的情緒,也就提高了學習的能力。人的額頁到25歲才完全成型。所以大學畢業,剛好是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定型的時候。這個時候走上社會,參加工作才比較合適。

頂葉負責行為感覺和邏輯。如果我們發現一個人的行為異常,其實是因為他的邏輯混亂導致的。蒙台梭利的感覺訓練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為感覺訓練可以促進邏輯思維的發展,提高孩子的智商。

頂葉和小腦負責人體的平衡和運動。平衡性好,運動能力也強。平衡性不好的人,很容易暈車。所以我們很少看到有運動員暈車的。

顳葉和枕頁負責聽覺和視覺。盲人的聽覺一般都很敏銳。因為盲人的視覺出現障礙以後,聽覺功能得到了強化。

腦幹部分,我們在圖中看不到,這個部分負責睡眠和注意力。孩子如果長期缺少睡眠,就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而注意力不集中,是造成孩子學習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再從背面觀察一下大腦的結構。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部分。左腦負責邏輯思維、數字運算、書面語言、問題分析,它屬於理性思維;右腦負責圖像、音樂、運動之類的反應,它屬於感性思維,又叫直覺思維。多接觸繪畫、雕刻等藝術品,多聽古典音樂有助於右腦的開發。許多人遇到一些難題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如果出去走走,或者聽聽音樂,突然就產生一種直覺,然後想到了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是刺激右腦產生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