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演講稿

(三)學習問題。這是作為一個學生在整個學習階段中都存在的問題。有的學生學習刻苦,態度端正,智力發展正常,可學習效率低下,他們要么是學習技能障礙,要么是方法欠缺,長期失敗使學習自信心喪失。對中學生而言,也存在上述情況。但初三、高三的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心理問題尤為嚴重。據調查,初三、高三學生中,相當部分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考試焦慮,甚者會失眠、患神經衰弱症。這對他們考試時正常水平的發揮,乃至今後的成長都是不良的影響。

(四)行為和人格偏離

1.行為障礙,或稱不良行為。中學生中常見的不良行為有:多動症,攻擊行為,破壞行為,懶散,對抗行為等。這些多見於國中低年級學生群體。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在商品經濟的浪潮下,追求虛榮,追星族心態和迷戀電腦遊戲的不良行為快速上揚。

2.人格偏離。人格也叫個性,是一個人具有的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徵的綜合。人格偏離主要是個體人格發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問題。中學生中常見的人格偏離有:(1)自我意識偏差,國中生獨立意識增強,但自我認識和評價不全面、不準確,因而抑鬱、閉鎖。(2)自我中心傾向,他們只考慮自己,較少考慮他人的需要。(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狹窄、好表現的。這些不良心理品質不僅會讓自己生活無樂趣,還會阻礙自己健康成長,面對不容樂觀的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是分析原因,尋找出路的時候了。

五、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上述四大類,這些問題的產生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我們應當從生理、家庭、學校、社會等生物的、環境的、教育的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生物學因素

眾所周知人的發展是指身心健康、平衡發展,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響的。在成長過程中,任何生物、化學、物理因素影響了腦的健康發展都可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1.遺傳因素。遺傳素質對於人體的成長發育及性格、智力的形成與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家譜分析研究,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家族中患有各種精神病、發育遲滯等病史者明顯多於正常學生。這說明遺傳因素在心理發展方面的作用不容否認。

2.母孕期及分娩因素。遺傳因素是通過母親懷孕來完成的。因此,在母親懷孕時,其營養、情緒及身體健康狀況都會對孩子心理健康產生很大影響。母親營養不良可使兒童智力低下,失去好奇心等,母孕期若遭受嚴重外傷,或分娩時發生諸如早產、難產,新生兒窒息等都會影響孩子心理功能的健康發展。

3.生產發育及營養因素的影響。出生後至成熟期(16歲左右)的一段時間,孩子的生長發育與營養對孩子心理發展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生長發育遲緩、營養不足在幼年時可表現為說話晚、走路晚、運動不協調、環境適應能力差等。這類兒童長大後出現各種心理障礙的機率明顯高於正常發育兒童。

4.其他生物學因素。諸如在成長過程中的外傷、軀體疾病、中毒等直接影響腦功能而造成心理障礙的意外情況。

(二)家庭因素

孩子最初的教育是由家庭提供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怎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接受什麼樣的教養,對他們的心理發展具有直接影響。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有以下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