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碧水工程暨環保工作創建會講話

(一)加強環境保護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但客觀地分析我們經濟的增長因素,不難看出,還是倚重於煤焦鐵等能源原材料傳統產業。一直以來,受“有水快流”和“先發展、後治理”的思想影響,新上的煤、焦、鐵等傳統產業較多,高新技術投入長期不足,形成了全市畸重、低級的產業結構。這種高耗能、高污染的資源型產業結構,在給我們帶來經濟成長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成為制約科學發展的最大難題。當前,我們必須把環保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好經濟發展的環保關,走資源消耗少、經濟效益高、環境污染小的發展路子,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成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二)加強環境保護是提升對外形象的重要手段

環境是競爭力,環境也是生產力。西方已開發國家和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無不把大氣和水質等環境要素,作為吸納資金、技術、人才的“金字招牌”。在推進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引資的過程中,一個城市的外部形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環境好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資金和項目聚集,反過來,環境差不僅不能吸引外商來投資,也使我市的許多人才、資金嚴重流失。因為環境問題,我市的名優產品走不出去,因為環境問題,我市的旅遊景點宣傳不出去。可以說,相當多的經濟社會活動都因環境污染問題而擱淺,環境污染嚴重阻礙科學發展。

(三)加強環境保護是改善人民生活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我市人民民眾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在享受改革發展成果的同時,享受優美環境成為強烈願望。雖然這幾年我市的環境質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與晉城、長治等兄弟市相比,我們的差距仍然較大,各縣市區之間環境質量也不平衡,特別是霍州、襄汾、洪洞等幾個工業發展較快的縣市,環境污染仍然比較嚴重。個別地方環境質量令人擔憂,民眾呼吸著受污染的空氣,飲用著受污染的水,居住的房屋也深受地質沉陷之害,老百姓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生態的嚴重破壞,使少數喪失環境道德的暴發戶成為“生態移民”,而廣大老百姓卻成為“生態難民”,這嚴重影響社會的公平正義與和諧共進。因此,我們必須站在科學發展和以人為本的高度,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工作,把藍天碧水還給人民,用清山綠水裝扮,實現我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二、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全力推動環保工作再上新台階

做好新時期環保工作,必須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從巨觀和長遠的高度審視環保工作,理清發展的思路,正確處理好“三個關係”。一是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從當前看,既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又要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在應對經濟危機的方式上,既要積極上項目,促企業開工,又要有所選擇,污染嚴重的、工藝設施落後的堅決不上。從長遠來看,就是要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因此,我們既要努力緩解環境與經濟的矛盾,又要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環境持續改善。二是正確處理好預防和治理的關係。生態環境一旦遭到破壞,修復難度相當大,有的甚至不可逆轉,代價也十分高。比如,襄汾潰壩事故,對這一區域進行生態修復與治理,所費精力和財力都要比提前治理多得多。所以說,環保工作應該做到未雨綢繆,提前預防,化被動為主動,變危險為安全。治理是減少污染排放的最後環節,必須堅持以鐵的手腕加大治理力度,切實防止因環境容納不下導致環境質量進一步惡化。三是正確處理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大家常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也都知道殺雞取卵、急功近利是得不償失的。其實,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正是“雞”與“卵”的關係。所以,各級各部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一定要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歷史地、辯證地看問題,要牢固樹立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並重的思想,在資源開發中加強環境治理,實現經濟發展、環境優美、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