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第33個教師節慶祝表彰大會講話稿

總的來說,我區教育事業發展成績有目共睹,值得充分肯定。無論是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還是普通高中、職業教育,無論是教育管理還是教學質量,各個層面的工作都開展得有聲有色,許多工作展現新的亮點,社會滿意度不斷提高。這些成績,凝聚著全區每一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心血與汗水,你們教書育人,勤勉工作,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作出了傑出貢獻。在此,我代表區四套班子,向多年來奮戰在教育一線的廣大教育工作者,向關心、支持教育發展的各界人士和廣大幹部民眾,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成績令人鼓舞,問題仍需警醒。對照教育發展的要求,對比人民民眾的期待,我區教育還面臨著一些問題:如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城鄉教育不夠均衡,校網布局不夠合理,教師隊伍有待加強,教學質量還需提升,優質教育資源仍然不足,教育管理體制還不夠完善,辦學特色、教學理念有待進一步提升,一些地方“陽光招生”政策執行不嚴格、操作不規範,等等。辦成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仍然任重而道遠,對於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更加努力加以解決。

二、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加快實現我區教育事業新跨越

教育關乎國家命運,關乎民族未來,關乎家庭幸福,關乎個人成長,是一項造福千秋萬代的福祉工程,怎么重視都不為過,習總書記更是把“更好的教育”擺在人民“十大期盼”的首位。當前,我區社會經濟發展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可謂標兵漸遠、追兵日近,我們要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沒有教育發展的“優先”,就沒有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先”;沒有教育的“卓越”,就沒有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跨越”。全區上下必須團結一心,把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為教育多乾實事、多辦好事,促進區域教育跨越式發展。我區教育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圍繞“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目標,完善教育發展規劃,以“五好學校”建設為抓手,紮實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教育人事改革和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加大保障力度,完成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區創建,爭創省教育基本現代化區,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奠定基礎。具體任務是:

(一)始終堅持把提升育人質量作為核心,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優質的教育教學,是將人口轉化為人力資源的關鍵,也是全區人民的深切期盼。雖然從縱向比較看,近幾年我區的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學生外流現象逐年減少。但是從橫向比較看,相對於先進地區,我們的學校在各個層次都不占優勢,每年仍有不少學生和家長“用腳投票”,我們的教育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圍繞提升育人質量的核心,以各級各類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主線,既要注重區域之間、學校之間的優質均衡發展,又要突出抓好生源培育,打造一條從學前教育到國小、國中、高中的良性“培養鏈”,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要堅持立德樹人導向。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個人成長的根基。只有牢固樹立“育人先育德”的教育思想,才能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比如抓好誠信教育、“三愛”教育(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和“三節”活動(節水、節電、節糧)等。要繼續開展“國學進校園”活動,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優勢,塑造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普及心理健康室和衛生室,重點關注學習困難學生、貧困家庭學生、單親家庭學生、流動人口子女等“特殊群體”,幫助孩子們健康成材。要重視校外德育基地的建設和拓展,支持金泉農莊“麥田陽光”等一批實踐基地建設,有序安排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要主動拓展教育格局,孩子的成長事業只有參與者,沒有旁觀者,只有發揮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合力,才能讓孩子們時刻都能吸收從德向善的“正能量”。

二要著力提升學前教育。學前教育是生源“培養鏈”的起點,對於每個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要抓住列入全市扶持和規範民辦幼稚園工作試點區的機會,著力提升學前教育水平,儘快建立起覆蓋城鄉、公益普惠、標準規範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打造優質生源的“搖籃”。要加快第二輪“學前教育發展三年行動計畫”實施和“xx市學前教育合格(示範)鄉鎮(街道)”創建,建好做強鎮(街道)中心幼稚園,鼓勵、扶持村居集體舉辦公益性幼稚園,拉長補齊學前教育的短板。要加大投入力度,落實民辦學前教育專項資金,到2024年,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要達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的8%以上。要把發展學前教育納入城鎮建設發展規劃,合理設定並嚴格落實小區配套幼稚園和農村居住小區配套幼稚園建設。支持調整富餘校舍和其他社會資源,按規定改建、擴建和新建幼稚園,推進幼稚園標準化建設,緩解學前教育優質資源嚴重短缺局面。落實好公辦幼稚園教師編制,著力提升幼兒教師的持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