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教師座談會發言稿

2、班主任工作:從我個人的觀察和感覺,我發現我們的三位班主任能夠把學校的各項工作下傳到各個學生;能夠經常的到班級里轉一轉,看一看;能夠經常的處理班級的一些偶發事件;有時也找個別學生談一談班級工作。但是,我感覺到某些方面做的還不到位。主要有一下幾點:(1)師生感情不太好,與學生缺乏正常的溝通,似乎存在代溝。(2)缺乏對學生的研究,對學生生理、心理了解不到位。不知道學生腦子裡面在想什麼。(3)對班級了解不夠,對班級將要發生的事情缺乏預見能力,當然對不利於班級發展的事件也不能扼殺在萌芽狀態。對班級有益的人和事也得不到正確的引導。(4)班級沒有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案。

三、給老師們的幾點建議

1、不要被目前學生的現狀所嚇倒,要看到希望。

現在我們每個班級中積極學習的和有學習欲望的還有20多人,這些就是我們的希望。只要我們正確的進行引導,對他們進行全面的訓練,明年完成一中四五十人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的。姜校長要我們完成一中50人的指標,那是對我們的高標準要求,我們要爭取完成。不過我們的最低目標是不低於35人。大家想一想,學校哪一年定的目標低呢,開始總是讓大家感到難以完成,又有哪一年沒完成呢?我想我們現在且不管目標,先把我們的希望----各班的20多位學生認真的研究一下,根據他們的特點為他們設計一套教育教學方案,盡最大努力的對他們全方位施教,我相信他們不會讓我們丟人的。只要有付出,就一定有收穫,這是我的教育信條。

2、教師的工作就是不斷的改造一個個學生

學生的現狀,已是事實,其原因沒有探討的必要,關鍵是我們如何改變這種現狀,這正是每位教師創造性勞動的一部分。在我們的心目中學生的形象、學生的素質、學生的成績等諸方面都已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每當你接過一個班級後,無意之中兩者就會進行對比,差別總會有的,因此改造也就是必須的。智育不理想,讓他改到理想;德育不理想,讓他改到理想,這才是教與育,這才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做到的。如果不管學生僅僅是教學課本內容,那你就只能是一個教書匠了而不是教育家。

學生不認真聽講,學生上課睡覺,學生不能與老師配合,學生不交作業,學生作業做不對等現象責任是否在學生呢,我認為不在學生。因為學生本來就是一張白紙或者說學生本來就不是一件完美的作品,他需要我們的老師雕刻和塑造。反之,如果他們什麼都懂,什麼都會,行為中規中距,又何必讓我們去培養。老師們遇到了上述現象,你是怎么做的呢?是以氣憤、咒罵等恨鐵不成鋼的行為發泄自己的不平,還是採取適當的措施改造他們,引導他們走向了理想狀態?我想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一個問題。

孩子縱使有千錯萬錯,做父母的是從不嫌棄的,而且孩子總是自己的好。我們做教師的有沒有這份愛心呢?愛能融化冰山,愛能改變一切,我們何不拿出自己的一片愛心,去溫暖學生,去改造學生,去設計學生的明天呢?我們為此付出了我們的勞動,為此拋灑了我們的愛心,我們盡了力,盡了心又有什麼人可“丟”?

3、擺正心態,允許學生犯錯誤

學生是一個受教育者,是我們教育的對象。他們的學習需要一個過程,一個由不會到會的過程,一個由生疏到熟練的過程,一個有多次失敗走向成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對某一個新知識點的學習,最初是很難的。就是初次學寫阿拉伯數字1,也要寫上幾十遍或幾百遍才能掌握。何況現在所學的知識比學寫1要難上幾十倍或幾百倍呢?因此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是很正常的,如果不出現錯誤那才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做教師的,要正確對待學生中的這種現象,不要咒罵、抱怨學生。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學生的作業做不對,原因何在?從數學課上來看,有一部分課文中例題的類型與作業題的類型有著很大的差別,如果教師不做一些適當的鋪墊,學生是很難完成的。我記得我在上數學課時有一次出現了這樣一件事:把下一節課對應的作業題布置到了這一節課。同志們想一想學生能做會嗎?面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老師在咒罵、抱怨學生之前應不應該先想想自己哪些地方沒有做到或者沒有做好?這樣做一做,或許我們老師就會有一個好的心情了。心情好了,教學過程也許就愉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