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教師資格證認定說課稿:黃河頌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原名: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以下是小編為準備特崗教師招聘面試的試講萬能稿:黃河頌,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教師資格證認定國中語文說課稿:黃河頌

各位領導,各位評審、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黃河頌,它是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初二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首詩歌。下面我將從五大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與設計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學目標的設定:

《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代詩。詩歌著眼於“歌頌”,這首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充滿了強烈的衝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語言和抒情方面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級學生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材料,更是他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熱情的好題材。

與舊大綱相比,新課標更突出了學生的心靈品悟和個性解讀。

這樣的課文更容易喚起學生的心靈共鳴,新教材選入這篇課文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強化愛國熱情,深深地打動學生的心靈。

學習這篇課文時,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碰撞將使他們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因此,這篇課文在這一學段這一單元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

基於以上考慮,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將分三個維度設定:

㈠、知識和能力目標

用國語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

國中語文教師資格證認定說課稿:黃河頌

㈡、過程和方法目標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了解時代背景,激發愛國熱情,打動學生心靈。

抓住詩歌的節奏與感情反覆朗讀誦詩歌。

通過研討分析來深入理解詩歌。

㈢、情感目標

感受中華民族頑強的奮鬥精神與不屈的意志。體會詩歌蘊含的濃烈的愛國熱情,培養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