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家長會發言稿

下面我就班級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有些問題還需要各位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首先,部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沒有養成。

個別學生,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表面上看是態度問題,其實是習慣問題,主要表現在:早自習不抓緊時間早讀,上課發言不夠積極,聽課效率不高,上課思路不能跟著老師走,課後作業沒真正弄明白甚至抄別人的作業。自習時間不能科學高效安排學習時間,自學意識不強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就無事可乾。

這些現象,主要是學生仍然延續國小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原因。在國小是老師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很少有自己的主張和想法,進入國中以後,學習的難度加大了,作業量增加了,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也寬裕了可學習方法還沒有改變。

國中和國小的區別,是學習有幼稚的童年向青少年轉變和個性逐漸形成時期,它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它將是完成一個學生質的飛躍,這是一道難越的坎,從國小升入國中,無論是課程設定、學習內容。還是人際關係、身心發育都會面臨許多新的課題,許多初一新生由於對這一新階段缺乏認識或者認識不足,不能根據國中生活的特點進行調整,結果就出現了種種不適應,嚴重影響了學習質量和健康成長。

國中和國小相比,科目多,內容多,難度大,要求高 作業量大 在中學學生應該有學習的主動性,可以預習老師沒講的內容也可以複習老師已經講過的知識。所以,求知慾強的同學成績越來越好或者明顯進步而懶惰學習習慣不好的同學想把成績搞好就困難了。

我總有一個美好的願望:想讓同學們配合老師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學會聽課、學會思考問題、不要依賴老師,特別是成績暫時落後的同學這點尤為重要。當然我們有義務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如有的學生需要耐力、有的學生需要意志、有的學生需要方法、有的學生需要細心 儘管問題不少我們會向這一方向努力。

話說回來,學校教育的形式是群體性的,一個老師至少要負責幾十個學生的教育工作,所以學校不可能象父母那樣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把教育的對象集中在一個學生身上,所以親職教育就始終占有特殊的優勢地位。

教師和醫生有很相似的地方,老師好比醫生,父母好比護士,護士的護理就顯的尤為重要。學校教育永遠離不開正確的親職教育,假如沒有良好、正確、合理的親職教育相配合,再好的老師再好的學校也不可能產生好的教育效果。親職教育的失敗,往往導致學校教育事倍功半。因此我們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達成共識。

一、要掌握孩子特點,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

孩子們精力充沛,好奇心強,但自己的願望和實際能力有一定的差距,他們不太願意和老師家長交流,情感脆弱,做事莽撞,不計後果,衝動和好奇是他們的最大特徵,這時,父母一定要細心觀察,悉心引導。在教育上更要講究方法,態度不能粗暴,語言不能過激。家長要儘量抽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經常溝通,學會平等的與孩子一起看待他們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平時要和孩子多交流,詢問學習情況,不能等成績出來了,問題出來了才想到去關心孩子。

二、要全面而準確的估計自己的孩子。

這種評估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過高和過低都會導致家庭施教的不準確。錯誤和不準確的估計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情緒。有的家長單憑某一學科或某一階段的學習成績就盲目斷定自己的孩子不行,還有的家長過高估計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對於暫時後進的孩子家長要和他一起尋找孩子後進的原因給他鼓勵和支持。對智力好些的孩子一定要讓他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