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國小六年級家長會發言稿

二、教育的策略:

我們常常說:“外來的和尚好念經”,於是很多家長都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教師的身上,認為孩子只聽老師的不聽自己的。但我不完全贊同這個看法,誠然,一個人的成長和知識積累最主要靠的是老師,但他更不能離開家庭,因為家是人們最初的生活環境,父母也是孩子最早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子女都有著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氛圍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經驗告訴我們,優秀孩子和優秀的人才背後,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同樣,一個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從其家庭中找到充滿衝突和矛盾的因素。為此,我們的學校教育呼喚家長更多的支持和參與。那么面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作為教師和家長該怎樣做呢?下面我先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1、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在畢業班中有一部分學生會存在兩種錯誤的想法,一種認為自己是學校的“老大哥”、“老大姐”了,在學校也是“經驗豐富”“什麼都經歷過”,現在就要離開學校,一切無所謂,因此放鬆了對自己的紀律要求;另一種認為自己該學的也學了,該會的也會了。特別是有的學生甚至個別家長認為,現在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國小直升國中,於是放鬆了對學習的要求。有第一種想法的同學的突出表現就是平時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對老師的要求漫不經心;有第二種想法的則表現為懶懶散散,不求上進,甚至有的甩起膀子玩,學習目的不明確。顯然,這兩種認識都是錯誤的,都偏離了正確的人生觀,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的積極引導。我們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認識,樹立崇高理想,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到六年級畢業升學只是漫長人生中短暫的一瞬,意識到初高中乃至將來人生路上存在的激烈殘酷的競爭,明白只有做好每個階段的事情,才能為更大的成功打本資.料來源於文秘範文 下基礎,因此我們要引導他們嚴格要求自己,不做違反校規班規的事情,認真學習。

主要體現在:

a 要教育子女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b 要幫助孩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國小階段很多學生學習方法比較消極、被動,家長應當有意識地加以指導,並使之形成習慣。通常指導孩子學習方法有很多,比如學習的四大環節: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後複習、作業練習,家長應該協助教師指導孩子紮實完成這四步。

c  要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上的壞毛病。

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孩子已經不知不覺地養成了一些壞習慣,如放學回家後貪玩,作業馬虎,不願自己檢查,幫助孩子克服,讓孩子養成認真負責的態度,該學習時就集中精力學習,該玩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地玩。

2 注重培養優良的素養:

大家知道,國小階段是孩子養成教育的重要階段,這包括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等的養成。正確的育人觀應是先成人後成材,面對孩子的日益成長,我們都要特別關注孩子的思想健康,品德優良,人格健全。

加強對孩子有關吃苦耐勞精神的教育。最後這一段時間,由於學習任務的增加,孩子肯定會覺得比平時更辛苦。但是從人的一生來看這種辛苦,是孩子的一筆最好的精神財富。我們家長要經常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特別是在孩子有怨言的時候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為他們講道理,使他們懂得,不努力、不吃苦就不會有大的收穫。同時對他們通過努力、勤奮得到的進步要表揚、鼓勵。使他們苦中有樂、苦中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