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級家長會上的講話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講,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能順利、快樂的度過適應期是有利於孩子更好學習的良好開端,作為家長要為孩子作好物質上的準備,更要做好生理、心理上的準備。

(一)國小生活與幼稚園生活的差異及給孩子帶來的不適應。

1.作息時間不同。學校7:30到校,國小每一節課都要上滿40分鐘。幼稚園是半小時。孩子會坐不住,自由地站起來或做小動作。同時生理上也會有不適應,如上課要小便、喝水等。

2.教學要求不同。在學習上,主要以培養學習的興趣、對學習的情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掌握一定的知識為目標。如語文,學習漢語拼音,能正確拼讀音節,學習漢字,能正確讀寫,能正確地朗讀課文等,這些學生一定要學會。也就是說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負擔。一開始孩子可能感覺累,不適應。有些內容要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學習。

3.課堂組織方式的不同。國小以班級集體教學為主,一人一桌,集體教學要求學生養成自覺的學習態度,而這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往往坐不牢,聽不牢,是最大的困難,這就是學生成績不好的主要原因。

(二)家長應協助學校做幾方面的工作

為了少走彎路,今天召開一年級新生家長會,請家長們注意。

1.幫助孩子儘快調整作息時間。

國小和幼稚園的作息時間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家長在接下來的幾天中一定要注意幫助孩子調整在家作息時間。並注意兩點注意事項:

(1)早睡早起。學校上學時間為7:20——7:50之間,所以孩子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一般早上6:30分左右起床,晚上8:30分之前上床睡覺,(當然每個孩子可以根據離學校距離的遠近適當作調整,)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充裕的時間吃早飯,才能精神飽滿的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傍晚3:30放學,請家長準時接送。

(2)不睡午覺。在國小是沒有午睡時間的,這是國小、幼稚園作息時間方面一個較大的區別。以往,每年開學後,一年級新生總會出現上課睡覺的現象,就是因為家長沒有注意在暑期中調整孩子原有的生活習慣,九月份的天氣又依然比較炎熱,容易產生睡意,所以希望我們家長在開學前的幾天裡不要再讓孩子睡午覺了,逐步適應新的作息時間。

2.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進入國小,家長也有必要幫助孩子調整一些生活習慣:

(1)飲食:在幼稚園一天中初了午餐還有兩頓點心,而在國小中是不提供點心的,所以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不要養成挑食的壞習慣,學校的飯菜是統一的,不可能提供自助餐,所謂眾口難調,所以總會有一部分孩子因為不喜歡吃學校的菜,就偷偷地把飯菜倒掉,下午上課時就餓肚子,到了家中又大吃特吃,這樣既影響學習,又影響身體。在校吃飯的孩子,一定要吃飽吃好,學校儘量配學生胃口的菜,我們也會與班主任交代,關心每個孩子。

(2)飲水:剛開學天氣還比較熱,所以一定要為孩子準備好水壺,學校會提供飲水,不過要注意為孩子準備的水壺開口要大,否則不方便裝水又不是很安全。

(3)上廁所:幼稚園有保育員專門負責孩子的生活,如為大便的孩子擦屁股等,但進入國小之後,孩子必須自理,所以,家長要教會孩子獨立。有孩子因為不會自己擦手紙而在學校時常憋著不大便,這樣對孩子是很不好的。另外提醒孩子在下課時間要上廁所,有孩子因為不敢在上課期間告訴老師要上廁所而把大小便拉在身上,因此,希望家長能做有心人,教會孩子一些必要的自立技能和方法,這樣有利於讓孩子更加自信地投入國小的學習和生活。到廁所有一點路,不要跑動的太快。

3.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終生受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學習的重要開端,好習慣的養成對一個孩子來說,是終生受益的。首先要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一個小房間或學習角,一張書桌,一盞檯燈,一個小書架,一些適合孩子學習的書籍。作為父母要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1)專心致志。孩子入學之後,由於自學能力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家長應嚴格要求並經常提醒孩子在上課時,一定要用心聽講,聚精會神,不要作小動作,更不要說話影響別人聽課。回到家時要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合孩子學習的環境,讓孩子養成放學及時做作業,按規定時間完成作業之後再做其它事情的好習慣。

(2)獨立思考。父母對孩子不能解決的問題要採取誘導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問題,重要的不是教會孩子一道題怎樣解決,而是要告訴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