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研究生開學典禮校長講話稿

三是錘鍊對問題的感受力和學術質感。愛因斯坦曾講,在科學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本質、更重要。牛頓因蘋果而發現萬有引力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其實每天也有無數“蘋果”落向他人。差異在於有多少人能像牛頓一樣意識並提出問題:“蘋果為什麼朝地下掉,而不往天上飛”。現在,學界有一種不好的傾向,為數不少的學者對周遭豐富、鮮活的現實問題熟視無睹、麻木不仁,習而不察、渾然不覺,對正在發生或將要發生的重大實踐和社會變革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一味埋首於自我世界,習慣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從範式到範式,幾近喪失了對自然界和現實世界的感知能力,其研究成果若去掉洋洋灑灑的文獻綜述、晦澀艱深的數理工具和貌似精當的標新模型,理論的空洞和思想的蒼白立馬可見,更可嘆的還自以為是,孤芳自賞。這非常值得學界警惕。

今年上半年,有一篇碩士論文產生了良好的反響。一名社會學的研究生以“生命歷程”的視角,講述了自己的母親因企業破產,經過抗爭之後選擇買斷工齡,並在一所中學從事保潔員的故事。再普通不過的下崗再就業的經歷,之所以成為研究對象並登上學術之堂,就在於作者從看似不起眼的個體活動,管窺中國發展轉型、社會變革的時代大背景。這篇論文的成功,得益於作者良好的問題意識和對平凡現象敏銳的感知能力。由此可知,研究對象並非一定“高大上”,若能見微知著,小事情也許就蘊含著洞悉自然與社會的大文章。

四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20世紀50年代,我國尚無力製造蒸汽機車,當時我校孫竹生教授就已著力研究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20世紀80年代,在國產機車速度不到100km/h之時,孫竹生教授又開始研究牽引動力和重載運輸。他的研究總是大大超前時代。同時,孫教授治學嚴謹,審慎論證,其研究成果不僅在理論上意義重大,而且為二三十年後形成產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孫教授的學術人生啟示我們,要敢於打破舊有觀念束縛,掙破舊有體系牢籠,敢於質疑、反思、檢討、追問、解構乃至顛覆,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大膽創新和批判性思維,對未解決的問題提出新的假設或解決的可能。在此基礎上,尊重事實,尊重證據,堅持嚴謹求實的態度,將假設或可能進行充分論證。

五是平正篤實,求真務實。“學問觀其會通,性行歸於平正”是學者追求的境界。為此,在治學態度上,要力爭成為開放型的現代學人,既融貫中西、通釋古今,博採眾長、集思廣益,又擇善固執,不倚傍前賢時俊,堅持自己的學術路向。在治學精神上,追求學問精純、縝密、謹嚴,思想疏通知遠,識力深透。在探究工具理性的同時,注重價值理性,關切理性背後的正義性和正當性,發展各種知性美德。在學術操守上,矢志不渝地捍衛學術尊嚴,力戒學術功利,遵循學術規範,杜絕學術腐敗,尤其要對沽名釣譽、曲學阿世、趨炎附勢高度警醒,保持學人應有的風骨和氣節。

同學們!碩者,大也;博者,廣也。從學士到碩士,從碩士到博士,改變的不單單是稱號,更重要的是稱號下的意義。希望大家從心底熱愛學術,有做學問的真性情,秉承對學術的摯愛和誠篤,肩負時代使命,努力成為“有社會擔當和健全人格,有職業操守和專業才能,有科學素養和人文情懷,有歷史眼光和全球視野,有創新精神和批判思維”的“五有”交大人,成為具有學術競爭力、科技創新力和思想影響力的棟樑之才!

祝同學們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