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開學工作會議講話稿(教育局局長)

3.竭力提升校園文化。近幾年,我們派出許多行政領導和優秀教師到外學習先進的教育管理經驗,也先後參觀了許多名校,了解了他們的校園文化。大凡是名校,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屬性:那就是非常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名校的優勢不是漂亮的高樓大廈、先進的設施設備,而是先進的辦學理念、較深的文化底蘊、良好的校風校貌以及優質的教育教學質量。

但是,我縣一些學校的實際情況是:連一些最起碼的顯性文化設施都沒有,如食堂里沒有節約糧食的標語,操場上沒有鍛鍊身體的標語,有些連基本的宣傳欄都沒有。下學期開學後,各學校要加強學校的校園文化,特別是要加強顯性文化。學校行政班子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一下學校如何建設顯性文化,如科學規劃校園文化、適當添置一些顯性文化設施,然後在顯性文化的基礎上再建設學校的隱性文化。我們建設校園文化的目的,就是要讓學校成為學生生活、學習、成長的樂園,讓學生、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走進校園賞心悅目,讓學校成為社會文明的“引擎”。

4.強力推進“四項改革”。教育要發展,根本在改革,建設區域性教育培訓中心尤其如此。我們要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堅決破除不利於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一是要實施人才交流制度改革。要積極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實現集團內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師資力量、管理模式、備課資源和教研成果的共享。要繼續推行中國小校長交流和掛職鍛鍊制度,實行教師交流制度,積極開展集團內下派上掛活動。二是要實施教師培訓制度改革。發揮好名師工作室的作用。繼續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開展集團教研、教學比武、送課下鄉等方式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儘快完成教師發展中心的組建,讓受訓教師直接深入到教學一線進行實踐,通過研訓結合提高教師培訓工作的實效。三是要改革教育評價機制。繼續完善藝體教育評價體系,提高藝體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建立藝體教育教學過程管理督導檢查專項制度,建立師德師風測評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師德師風評價體系,完善師德師風管理實施細則和評價標準。四是要改革招生制度。嚴格規範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行為。義務教育學校嚴格按照“免試、就近、分配”的原則實行劃片招生,隨機編班、均衡編班和均衡配備教師。完善xx一中招收“指標生”機制,促進優質高中資源進一步向農村傾斜。

5.不斷深化教育改革。一是要加強教育科學研究。要建立完善教研網路,用好教研室、督導責任區、學校三級教研網路,大力開展教科研活動,加強校際間的交流和學習。教研室、各學校要強化教研科研能力建設,引導廣大教師積極參與教學實驗和教育科研,並及時總結推廣優秀教學成果。校長要親自參與到學校教研工作中來,當教研工作的領導者、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正確把握教育教學動向,準確尋求教學教研規律,科學指導課堂教學實踐,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二是大力推廣課改成果。縣教研室要發揮好領頭羊的作用,帶領各學校認真探索、總結、提煉課改經驗,形成研究成果,創建xx課改品牌。各課改樣板校要發揮樣板的示範引領作用,通過送教上門、聯合教研等形式將先進的課改經驗推廣開來。各學校要切實開展集體備課,要把堅持集體備課作為提高教育質量、推廣課改經驗的利器來使用。三是要制定課改激勵機制。縣教育局每年都評選表彰一批課改先進集體和個人,各校要及時跟進制定出課改機制,培養出自己學校的課改先進教研組和個人,打造課改示範“明星”,縱深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6.大力建設特色學校。在今年春季開學工作會議上,我要求各學校開展特色學校建設。其目的就是要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積極引導學校走個性化、特色化內涵發展之路。

特色是一種品牌,是一種競爭力,也是一種生命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XX-2024年)》提出“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務,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的工作方針。

在座的各位學校領導,要使自己的學校至少形成一個特色項目。特色是一種相對的優勢,是一個學校的某一個方面比其他學校做的更突出的“優勢項目”,它是從比較中得出的。一所學校即使是抓好學生國語的發音、練好漢字的書寫,也是一種特色。當然,特色學校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學校在相應辦學理念的引導下長期實踐的結果。

特色學校首先要講質量,沒有質量,就談不上特色。特色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質量,不以提高教育質量開展的特色化辦學只能算譁眾取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