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開學工作會議講話稿:從“新”出發

按:在3月2日的開學工作會上,我圍繞“新”講了四個方面的看法,算是對今年教育工作的一個思考與要求。現整理如下:

一、新學年新學期我們必須要有新的精神狀態

天之三寶乃日月星,地之三寶乃水火風,人之三寶乃精氣神。精是精神的精,而不是精神病的精,神是神聖、神奇的神,而不是裝神、神頭的神,氣是氣質、氣度、氣勢的氣,而不是怨氣、怒氣、泄氣的氣。

魯迅說:“人是要有點精神的。”一個人什麼都可以沒有,但一定要有精神。我們作為教師中的首席,教師中的教師,尤其需要有點精神。我們有沒有精神,既關乎著自己工作的投入、工作的狀態、工作的成效,也影響和決定著教師對職業的態度,一個沒有精神的人是帶不出一支有著精神和活力的隊伍的,如果我們缺乏一種精神,要寄希望於教職工和學生具有朝氣並昂揚精神,那是絕不可能的。當然我們有沒有精神,還決定著我們活人、做人的質量以及我們的幸福感和幸福指數。

二、新要求新常態我們必須要有新的思維方式

美國教育家克洛威爾曾說: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不是責任感,而是發現新的思維方法。面對教育的新常態,我們必須具備新常態思維。

新常態思維要由“成人立場”轉化為“兒童立場”,由“成人意志”轉化為“孩子需要”,由知識教學轉化為素養提升,由短視功利轉化為對教育規律的把握。

新常態思維要由苦教苦學苦撐轉變為樂教樂學樂乾。傳統的思維認為教育生活一定是苦的,學生要苦學,教師要苦教,校長要苦撐,“十年寒窗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海無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乾”便是佐證。而新常態思維所追求的,教育生活是幸福的,應努力讓師生過一種快樂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新常態思維要識時務,識時務者為俊傑。這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新時代,一切個例將被取消,一切慣例可能都會被打破,一切特例都不允許存在,一切秩序可能都需重新定義,一切規則可能需重新制定和學習,一切現實都必須自覺地面對和接受,直到習以為常。因此,我們無論是認識問題,還是做教育,乃至於在做人做事上都要體現一種新思維。

三、新形勢新態勢我們必須要有新的動力支撐

新形勢新態勢下支撐我們及事業的力量來自什麼呢?我以為:

一是職業信念。信念無敵,信念至上。“人類教育最基本的途徑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響信念。”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有了對教育職業堅定的信念,哪怕待遇再低,哪怕前進的道路荊棘坎坷,哪怕教育的亂象再多教育的生態再不好,我們都會任勞任怨,無怨無悔。

二是職業理想。鄭智華的《星星點燈》里有這樣一段歌詞:“天邊有顆模糊的星光偷偷探出了頭,是你的眼神依舊在遠方為我在守候。星星點燈,照亮我的家門,讓迷失的孩子找到來時的路。星星點燈 ,照亮我的前程,用一點光,溫暖孩子的心。”美國詩人希爾弗斯坦的《總得有人去擦星星》中有這樣一段:“總得有人去擦星星,它們看起來灰濛濛,總得有人去擦星星,因為那些八哥、海鷗和老鷹,都抱怨星星又舊又生鏽,想要個新的我們沒有,所以還是帶上水桶和抹布,總得有人去擦星星。”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便是星星點燈人,便是擦星星的人,星就是我們的方向,星就是我們的理想,星就是我們的動力!

三是職業精神。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具有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其實並不是要求我們一定都要成為教育家,但是我們必須要有教育家的情懷、教育家的品質、教育家的智慧,還要有教育家的行動和教育家的追求,這就要求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要熱愛教育,要熟悉教育,要致力於改變教育。

四是職業品質。創新是教育的靈魂,也是教育者必須具備的重要品質。因循守舊只能固步自封、按部就班地開展工作,只能拿著一張舊船票去重複昨天的故事,最終只能喪失工作的熱情,消磨人生的激情,從而過早地產生職業倦怠。而不斷的創新卻能從現在中預測未來,從靜止中看到發展,從變化中尋求變革,從正常中感知異常,從而既能積澱並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獨特的辦學風格,又能從不斷的創新創造中,從不斷的變化與發展中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動力。

五是職業幸福。我們所從事的職業絕對不是最好的職業,然而它是一種使人類、使他人、使自己都會變得更加美好的職業,我們以其創造性的勞動去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我們可以不受干擾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們可以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放飛職業理想、成就職業夢想,我們可以在身心的付出中享受因過程本身而帶來的自身生命力煥發的歡樂,從這一點來說,我們的職業是最高尚的,也是最幸福的,這是我們敬業、精業、樂業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