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開學工作會議講話稿:從“新”出發

六是職業良知。農活誤了僅一季,孩子誤了則是一生、一輩子的事。教育是良心活兒,是良知事業,我們應堅守和捍衛教育人的良知。新加坡中國小校長實行的是委任制度,在委任狀上寫著的是:“在你的手中是許許多多正在成長中的生命,每一個都如此不同,每一個都如此重要,全部對未來充滿著憧憬和夢想,他們都依賴你的指引、塑造及培育,才能成為最好的個人和有用的公民。”教育人的責任和使命正在於此,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自我加壓、揚鞭奮蹄,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把學校辦好,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把教育發展好。

四、新發展新使命我們必須在內涵發展上有更大的作為

內涵發展首先是人的發展。人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還是教育的根本,教育必須眼裡有“人”。英國夏山學校的校長尼爾曾說:“對於人,我是沒有統治欲的,要是你對人有統治欲,你就不適合做一個校長。”一個優秀的校長不會對人有統治欲,但是他會眼中有“人”,心中有“人”,他會具有“人”的情懷,“人”的立場,他會研究“人”的需求,關注“人”的成長,並且為“人”的成長提供支持與幫助。

愛因斯坦說:“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更像一隻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我們提出學校內涵發展,其實真正昭示學校內涵發展的不是學校,是人,是學生,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校發展最終取向在於學生,最終落腳點也在於學生,沒有學生的發展,就沒有學校的發展,學生髮展了,學校自然而然地就發展了。教育上所有的選擇,都因為我們的立場,校長、教師包括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具有學生立場。學生立場就是以心比心,換位思考,一切決策,一切教育教學行為,都以學生為出發點,都以學生的發展為歸宿,都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為學生著想。沒有學生立場,就沒有教育的慈悲,也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

因此,學校的內涵發展,必須把學生髮展放在第一位,一切服從並服務於學生的發展。具體來說,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差異,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每個孩子不同的成長道路,為不同的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為不同的孩子提供適合的課程,為不同的孩子提供適合的活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成為他應該成為的那樣人,只有做到這些,學校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內涵發展。

質量提升是內涵發展的應有之義。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恆主題,是教育人的尊嚴所在。沒有質量的教育,是沒有內涵的,也是不能真正服人的。人民滿意的教育首先滿意的是有質量的教育。當然,我們所追求的質量,不是單純的分數、片面的升學質量,而是全面的質量、整體的質量、綠色的質量、和諧的質量。

幸福教育就是讓孩子能過上一種快樂而幸福的教育生活,這種快樂而幸福的教育生活,並不是僅局限於孩子好玩好耍,無憂無慮,想乾什麼就乾什麼,也不是要求孩子放鬆學習,甚至虛度時光,不學無術,而是鼓勵孩子進入自主、能動學習的狀態,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在快樂而幸福的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和幸福,在快樂而幸福的學習中讓自己的學習質量、生命質量、生活質量和生存質量都得到提升。

內涵發展必須變革傳統課堂。一個好的母親就是在孩子跌倒的時候,讓他自己爬起來,一個好的老師就是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去解決,一個高效的課堂就是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中,教師充分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和發展學生。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學習者,傳統的課堂長期以來過多關注的是教師必須全心以赴、竭盡全力地“教”,而對於課堂主體的學生如何更好地“學”,更愉快地“學”,更有效地學”,卻被我們忽視了。

事實上“好課堂”不僅在於教師教得有多好,教得有多認真,而關鍵在於學生學習興趣是否被激發,學習主動性是否被喚起,學習積極性是否被調動,學習能力是否在提升,所學知識是否被很好接受。學生“學”無止境,教師自然“教”無止境。教與學就如同放風箏一樣,風箏飛不起來,你累得滿頭大汗,也是白費勁。如果風箏飛起來,就輕鬆了,你的任務就是牽著手中線,任風箏在空中翩翩起舞,自由翱翔,你的目光隨風箏而移動,盡情地享受著愉悅和幸福。

讓校園文化為內涵發展助力。學校的文化是學校的靈魂,是師生心靈的雞湯。學校發展水平取決於學校文化的水平,學校品位境界取決於學校文化的品位境界,學校魅力影響力取決於學校文化的魅力影響力。學校要營造和諧幸福的育人氛圍,首先要營造溫馨溫暖的文化氛圍,師生要過上一種幸福的教育生活也必須先享受到文化的洗禮與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