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強機關效能建設最佳化發展環境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這次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最佳化發展環境動員大會,是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動員部署全市加強機關效能建設,進一步最佳化我市發展環境,為達州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創造良好條件。這項工作非常重要,會前,市委常委會作了專題研究;今天會上,向志同志還將作重要講話。請大家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深刻認識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最佳化發展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環境就是生產力,環境就是競爭力。當前,發展環境特別是以政務環境為重點的軟環境,已成為決定資金、人才、項目等資源流向的主要因素,成為地區間綜合競爭力的核心內容。在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市場競爭白熱化的今天,我市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必須全面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最佳化發展環境,增強環境競爭力。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紮實推進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和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風建設活動,在轉變政府職能、推進依法行政、改進機關作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機關效能得到增強,發展環境得到改善。但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市仍然存在著服務意識不強、行政審批偏多、行政效率不高、政令執行不暢、誠信意識淡薄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增加了行政成本,降低了行政效能,損害了政府形象,制約了達州發展。全市各級機關一定要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以鐵的決心、鐵的制度、鐵的紀律,強力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努力實現工作作風進一步改進、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辦事效率進一步提高、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

二、突出重點,在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最佳化發展環境的關鍵環節上實現突破

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總體要求是短期內要取得明顯成效,關鍵之舉在於構建長效機制。全市各級機關必須結合本地本部門的實際情況,著力在加強制度建設上下功夫,著力在搞好“七個結合”上下功夫,著力在提高政府工作質量上下功夫,有力有序有效地抓好機關效能建設。

(一)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的長效機制。制度建設帶有總體性、全局性和長期性。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健全效能制度體系。要以三項制度建設為突破口,以電子政務監督為關鍵點,建立和完善效能制度體系,逐步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長效機制。一是建立完善首問負責制。機關工作人員要認真履行職責,對投資商和基層民眾要求辦理事項的,要熱情接待,周到服務。首先接受辦理的人員要負責到底,能當場辦結的要當場辦結,不能當場辦結的要告知辦結時間;對申辦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必須當場驗明和明確告知申辦者,並進行詳細指導和說明;對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範圍的事項,也要為當事人提供熱情周到的指引服務,不得對服務對象說“不管”、“不知道”等不負責任的言語。二是嚴格實行限時辦結制。各部門各單位要理順內部職能關係,最佳化工作流程,科學設定程式,規定辦結時間,杜絕久拖不辦、辦而不結的現象。行政機關所有向社會辦理行政許可或非行政許可審批及其他申報事項,必須在法定期限或者本機關承諾的期限內辦結。對特別緊急的事項要急事急辦,隨到隨辦。情況特殊需超過辦事時限的,經上級領導批准並事先告知審批對象。凡沒有正當理由超出法定或本部門承諾時限的,要依規依紀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行政不作為責任。具備條件的行政管理事項實行逾時默認制,行政機關超過規定期限未做出決定的,一律視為同意,由此造成重大失誤和影響的要嚴肅追究該行政機關的責任。三是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要建立健全過錯責任追究制,明確責任追究範圍、承擔責任的具體單位和崗位人員。實行部門首長問責制。部門行政首長對本部門的工作全面負責,並對其行使職權引起的後果承擔責任。各級政府對所屬工作部門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行政職責造成重大失誤或不良影響的行為,要追究該部門行政首長的責任。實行行政過錯追究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規定的職責,影響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貽誤行政管理工作或損害行政相對方合法權益,造成不良影響或後果的,要追究該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責任。四是積極推進電子政務監督。推進電子政務監督,關鍵是要建立電子監察系統。要積極推進電子政務監督,建立電子監察系統,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使用“電子眼”對政府行政許可部門的行政許可事項的實施情況,包括每項行政許可事項的申請、受理、審核、批准、辦結五個環節進行實時監控,對各個行政許可服務現場進行實時的視頻監控,對違反行政許可條件、按程式、超過行政許可期限、違規收費等情況會自動發出警告信息,對每個行政許可部門和行政許可工作人員進行績效評估和排名,從而使行政許可的辦理過程達到“看得見,管得住”。這項工作由市監察局牽頭,市委辦、市政府辦、市信產局、市政務服務中心、市效能辦配合,儘快制定實施方案,待市委、市政府研究後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