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管部門落實“兩個責任”宣講會講話稿

第二,堅守紀律底線。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黨紀是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規則,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根據黨的性質、綱領和實現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需要而制定的,包括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宣傳紀律、人事紀律、民眾紀律、財經紀律、保密紀律、外事紀律等方面。作為黨員領導幹部要認真學習並嚴格遵守《黨章》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各項規定。十八大以來,中央就改進工作作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規定和通知。如《八項規定》《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XX——2024年工作規劃》《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開展會員卡專項清退活動的通知》《堅決剎住中秋國慶期間公款送禮等不正之風的通知》《關於嚴禁公款購買印製寄送賀年卡等物品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做好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工作的通知》等等,這些黨內紀律規定和檔案都很具體、很系統,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體現了中央治理腐敗問題更加注重製度建設、更加注重標本兼治和態度更加堅決。大家一定要認真學習這些制度、檔案和通知,把握其精神實質,切實規範自己的言行。同時,要嚴明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嚴格執行各項規定,堅決反對和糾正“四風”;始終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涉及人財物等重大事項,一律會上說、集體定,不個人說了算,把權力行使規範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內;要做到有制度的時候自覺遵守制度,沒有制度的時候遵守道德規範並推動制度建設,制度規定和道德規範都不明確的時候自我嚴格要求,切實做到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

第三,堅守法律底線。法律是由立法機關或國家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的總和。包括憲法、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等規範性檔案。在我們中國,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基本法律,如民法、刑法、訴訟法等和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其他法律或一般法律,如婚姻法等等。作為每一個公民都應嚴格遵守,每一名黨員領導幹部更應如此。一是要擁有敬畏之心。《明史》記載,明太祖朱元璋曾問眾臣“天下何人最快活?”大家各抒己見,有人說“富甲天下”,有人說“功成名就”,有人說“高官厚祿”……朱元璋聽罷一一搖頭,直到聽到“畏法度者最快活”時才點頭稱是。心懷敬畏,才能慎始敬終;警鐘長鳴,才能警笛不響。一個人只有敬畏法紀,才能慎初、慎微、慎行。反之,如果目無法紀、精神迷失,藐視法紀、泯滅良知,毫無敬畏和底線,必然迷心智、亂言行、丟操守,若膽大妄為、胡作非為、為所欲為,必將使自己墮入無底深淵。縱觀一些落馬的貪官,無不是讓貪慾蒙蔽了理智,讓權勢淹沒了敬畏,一步步失守法紀防線,最終蛻變腐化、違法犯罪。二是不能心存僥倖。作為領導幹部在黨紀國法面前,不能心存僥倖,一定要慎始慎初。我市南江縣過去一個局的局長,在接受調查時寫道:“自己是快奔五的人了,還能幹多久?能多撈點就撈點,免得以後後悔,在這樣的思想支配下,導致在違紀違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現實生活中,在每個掌握資源的官員後面,總有許多伺機鑽營的人環窺著,這些人在不斷尋找機會以求藉助公權力謀取商機和優勢,對這些人應當有高度的警惕和清理防範手段。作為領導幹部一定要杜絕僥倖心理,因為,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不透風的牆,更沒有後悔藥可買。三是不越法律紅線。對於黨員領導幹部來說,法律法規是從政做人的底線,是不可逾越的紅線,也是觸碰不得的高壓線。領導幹部要不斷增強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堅定性,把守法作為自己安身立命的最基本要求、最基本職責和最基本素養,身體力行維護法律制度的權威性,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律沒有特權,執行法律,沒有例外,從一開始就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以身作則、說到做到,守法紀、守規矩、守本分。

三、處好“五大關係”,努力塑造清正廉潔新形象

第一,處理好公與私的關係。先講兩個小故事:南宋詩人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記載:李氏家族有一人為官廉潔,公私分明。一天,他正在燭光下辦理公務,有人送來一封家書。他當即滅掉公家的蠟燭,點燃自家的蠟燭。明代嘉靖時期的兵部尚書吳岳在擔任廬州知府時,一次因公事在京口偶遇同科進士、蘇州知府王廷,他邀請老朋友遊覽金山,只帶著酒一壇、肉一斤和一些青菜。離開廬州時,借了官衙一把傘遮雨,到達目的地後專門派人送回去。現在看來,一支蠟燭、一把雨傘微不足道,但這實質上是一個廉與貪之間的界線、公與私之間的紅線的問題,在他們看來,公與私之間不能越雷池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