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管部門落實“兩個責任”宣講會講話稿

第四,處理好功與過的關係。有一則寓言故事發人深思。一個官員在閻王面前自稱生時所到之處只飲一杯清水,以“雖無功,但總無過”自辯。閻王斥道:如果不貪就是好官,那在公堂中設一木偶,連水都不用喝,豈不是更勝於你?故事雖為虛構,道理卻很深刻。這涉及到勤政與廉政的關係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黨的中央以作風建設開篇,用嚴懲腐敗和全面改革謀劃全局,以中國夢統一思想,以作風建設凝聚黨心民心,以懲治腐敗破解改革的阻力,靠深化改革來贏得發展,黨風政風煥然一新,民眾交口稱讚。但隨著轉作風的深入,部分幹部身上也出現了一些不可忽視的現象。一些人覺得要求嚴了,“當官沒勁了”,在崗找不到感覺,幹事提不起精神;有的以差旅費報銷太嚴為由,該出差的不出了,該下鄉的不下了;一些人抱著“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的心態,不收禮不吃請了,但該做的事也不做了;甚至有的離開宴請吃喝,就不知道該怎么工作了。一些同志,面對改革發展的繁重任務,也在猶豫、在觀望、在畏難,出工不出力,掛帥不出征,只動嘴皮不動腳步,甚至磨洋工、撂挑子,工作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更有一些同志認為,自己辛苦工作幾十年,勞苦功高,犯點錯誤沒有啥,可以以功抵過。

其實,勤政與廉政並不相悖,為官者從政既要勤,又要廉,既要“乾淨”,又要“幹事”。在其位就要謀其政。遵守規矩不是無所作為,清廉是為了更好地實幹。目前,我們評價一個幹部,除了“不貪不占”,更要看其能不能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如果平平安安占位子、渾渾噩噩混日子,當“太平官”,這不僅自身蹉跎歲月、碌碌無為,更使職責掛了空擋、讓承諾放了空炮,到頭來只會貽誤事業、損傷民心、傷害自己。就此而言,庸政懶政之害,並不亞於貪污腐敗,萬不能掉以輕心。俗話說得好,“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最近,自上而下在狠剎不為之風、換不為之將。這就要求我們用“無功就是過,庸碌就是錯”的觀念時時自省,把幹事當成最基本的價值取向,以廉字打底、乾字當頭,少一些“為官不易”的抱怨,少一些“為官不為”的懈怠,在其位、履其職、盡其責,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第五,處理好知與行的關係。“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與行的關係即是認識和實踐的關係,唯有知行合一,才能有所果、有所獲。當前抓黨風廉政也好,抓經濟社會發展也好,最大的危險是缺乏行動。墨子說:“口言之,身必行之。”作為黨員領導幹部,我們需要靜下心來、咬定目標,主動作為、真抓實幹,決不能當坐而論道的“空談家”,必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即知即行。一要勇於擔當。習xx總書記指出,堅持原則、敢於擔當是黨的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擔當大小,體現著幹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的事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尤其檢驗領導

幹部的擔當精神。只要我們主要領導幹部把該負的責任負起來了,把自身管好了,很多事就好辦多了。作為黨員領導幹部,我們要時刻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保持捨我其誰的擔當精神、時不我待的責任意識、敢為人先的創新勇氣,腳踏實地,不急功近利,多做打基礎之事、多擔利長遠之責。二要敢於破難。作為農口部門的領導幹部,我們的工作基礎最差、條件最苦,面對的困難問題也最多,對待工作,我們決不能存畏難情緒,要敢於啃“硬骨頭”,堅決杜絕工作拈輕怕重、怕吃苦、怕擔當和遇到問題繞道走的現象。對市委的重大決策部署和重點工作,保持攻堅破難的銳氣和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一茬接著一茬乾,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久久為功、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三要善於攻堅。成績都是乾出來的,“不乾,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在面對困難和矛盾時,我們要保持見微知著的敏銳性、防患於未然的預見性、應對複雜局面的主動性,既敢於迎難而上,甩開膀子、邁開步子,又善於利用新思路、新路徑、新辦法去克服、去解決、去推動,堅決防止安排的工作、部署的任務“無疾而終”。

四、提升“六種修養”,不斷增強自身履職能力

古人講:“君子為政之道,以修身為本。”《論語》中說,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我們共產黨人更應該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塑造,在個人修養上作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