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工作會議講話稿

二、教育事關千秋萬代基業,必須優先發展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的每一次進步,社會的每一次發展,科技的每一次飛躍,無不體現著教育的貢獻。近年來祁陽的經濟社會發展了,民眾富裕了,如果教育發展跟不上,民眾對子女的培養不滿意,那么再繁華的城鄉面貌、再多的個人財產,又有什麼意義呢?為此,全縣上下要繼續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永恆主題,把辦好教育、多出人才作為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優先發展要體現在領導重視上。小平同志曾經說過,要真正確立教育的戰略地位,關鍵在黨政領導。他特別指出:“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像抓好經濟工作那樣抓好教育工作。”因此,我們必須牢固樹立“抓教育就是抓經濟,就是抓發展,就是抓基礎,就是抓民生,就是抓未來”的理念,切實把教育事業擺到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真心實意地支持教育改革發展。據我了解,祁陽曆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教育事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所以祁陽人也擁有了“會讀書”的美譽。我作為曾經的教師,無論是在冷水灘、在藍山工作,還是來到祁陽之後,對教育事業的發展不僅是帶著一份神聖的職責,而且還帶著一份深厚的感情來重視、來支持。我總是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對教育要有一種反哺之情,既要從講政治的高度,也要從講感情的角度來關心教育,要象抓經濟工作、抓項目建設那樣來抓教育發展,盡心盡力、不遺餘力。今年九月份的縣委常委議教會上,縣教育局提出要建立領導幹部聯繫學校制度,我完全贊同,我認為,這就是領導重視教育的具體行動。全縣各級各部門領導幹部要按照分工認真落實,做到真聯繫、辦實事,平時經常深入學校,每年要扎紮實實為學校辦好2~3件實事,這要作為領導幹部實績管理的重要內容。

(二)優先發展要體現在資金投入上。教育要發展,投入是基礎。沒有足夠的投入,重視教育就是一句空話。近年來,縣財政對教育的投入逐年增長,今年全縣財政在教育方面的支出預計達到7億元,同比增加23.2%,可見教育投入的基數和增幅都很大。儘管如此,對教育的投入仍不能滿足教育快速發展的實際需要。比如,公辦幼稚園建設任務艱巨,相當一部分農村薄弱學校亟需改造,城區國小學位亟待擴容,教育信息化建設迫在眉睫、高中學校債務繁重,等等,都需要大手筆投入。但不管困難有多大,財政有多吃緊,對教育事業的投入,我們必須優先保障,必須想方設法予以保障,該往上面跑的要積極跑,該向相關部門爭取的要主動爭。儘管今天是聯考工作會,但我們要從全縣教育發展的全局來謀劃,今後幾年,我們要集中財力,扎紮實實辦好幾件大事實事:一是要全面完成縣域教育信息化建設。預計總投入xxx余萬元,縣委、縣政府已指定由常務副縣長牽頭組織實施,必須在XX年底前全面完成“三通兩平台”建設任務。二是要儘快啟動經開區新區學校建設。在經開區新區興建縣教師進修學校、國中、國小各1所,這項工作由年生同志具體負責,要確保所有項目建設2024年全面竣工並交付使用,屆時可容納xxx中國小生就讀,城區學位緊張的問題將得到極大緩解。三是要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我聽說縣教育部門今年計畫招聘特崗教師170人,最後只招聘到了87人,為什麼人家不想來?關鍵還是我們的辦學條件太差,教師待遇不高,特別是一些村小和教學點。為此,我們要儘可能多地爭取中央及省級專項資金,力爭用5年時間,把全縣所有義務教育薄弱學校來一次改頭換面。四是要進一步提高教師待遇。要盡最大努力改善農村偏遠學校教師待遇,落實農村邊遠國小骨幹教師特殊津貼,吸引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要想方設法提高高中教師待遇,讓高中教師成為讓人更加尊敬和羨慕的職業。今年省市有關部門對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發放工作進行調研時,我們就曾積極建議大力改善高中教師待遇,最後市里在出台相關檔案時,就充分考慮了我們的意見。同時,還要擴大政府教育獎勵基金的規模,特別是對聯考有功之臣要進一步加大獎勵力度,在全縣營造唯旗是奪、勇爭一流的濃厚氛圍,真正讓先進者無上光榮。

(三)優先發展要體現在頂層設計上。頂層設計決定發展成敗。在藍山工作時,我對教育的發展就提出了三句話:鞏固提高基礎教育,優先發展職業教育,大力扶持民辦教育。通過幾年的努力,藍山教育有了長足進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國創造了經驗。我來到祁陽後,感覺到祁陽的教育發展基礎很好,來勢很強勁。未來幾年,我們要立足更高定位、確立更高目標來引領教育的發展,具體目標是要通過幾年的努力,將祁陽建設成“xx教育名縣,xx教育強縣”,各類教育的發展都要在全省全國爭牌子、爭位子。總體思路是要“基本普及學前教育、高位均衡義務教育、優質發展普高教育、全面提升職業教育,強力扶持民辦教育”。在品牌打造上,xx一中要爭創國家級示範性高中1000強,縣職業中專要創建成“全國中職改革發展示範校”,縣中心幼稚園要躋身“省級示範性公辦幼稚園”行列,陶鑄中學要辦成全省民辦學校的典範。總之,無論是高中學校,還是中國小校,都要著力辦成特色學校,提升學校的競爭力。綜觀我縣教育發展現狀,特色辦學之路走得有些艱難,千校一面的現狀雖有打破,但是真正見特色、成品牌、有影響的鳳毛麟角。特色不特,仍須努力。如何打造學校特色?我認為,重中之重要創特色學校文化。在企業界有一種流行的說法,5年的企業靠領導,XX年的企業靠制度,20年的企業靠文化,百年老店更是如此。抓教育、辦學校也是如此。文化是學校整體能力中的軟實力,是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靈魂。學校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環境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障,行為文化是關鍵,環境文化是基礎。我們常說“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說到底就是“文化育人”。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優秀的學生,與其說是課堂“教”出來的,不如說是文化氛圍“熏”出來的。哈佛大學享譽世界,到現在為止培養了6位美國總統,3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數十個跨國公司總裁,無不得益於其卓爾不群的學校文化特別是精神文化,她的校訓是“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以追求真理、追求質量為最高原則。無數的教育現象啟示我們:沒有文化底蘊的學校,不是真正意義的學校;學校要走特色化發展之路,必須打造特色的學校文化。希望大家在特色學校建設方面多加探索,多予努力,在不久的將來,看到祁陽有更多的名校屹立於三湘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