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困生轉化會議發言稿:讓愛走進心靈用心點燃夢想

這件事讓我明白,老師要學會等一等:教師的問題提出後要等一等,給學生屬於他們的思考時間;有學生舉手後要等一等,讓舉手的同學思維更加深刻,給還沒有舉手的同學更多思考的時間;學生回答問題要等一等,等學生把話講完;完成了教學任務後也要等一等,等學生對一堂課的內容做一個梳理和反思;下課之後等一等,等學生來問問題;和學生談完心後等一等,等學生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只有教師願意等,才能等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告誡教育者:“請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關懷備至說的是細心,深思熟慮說的是慧心,小心翼翼說的是耐心。只有能走進學生心靈的教師,他的教育才是有效的,他的工作才是出色的,他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

二、培養習慣,鍛鍊意志。

教育要形成合力,所有的教師統一要求,勁兒往一處使,相互支撐,共同堅持,會得到學生良好習慣和堅強意志的雙豐收。

1、良好習慣,讓每個學生學會學習。

近年來,我們做了一些本末倒置的事情,其中失誤最大的就是淡化了孩子們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可能每位老師都遇到過上課鈴已經打響了,學生還缺幾個;遇到過課堂中,要求學生看書,幾分鐘後,學生什麼也沒有看會;遇到過課堂中,要求學生做題,學生趕緊翻書包,找練習本;遇到過作業錯誤連篇,學生卻一個也沒有改正;遇到過學生書寫太亂,不按照課本上例題的格式解題,作業應付,自習課效率低等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我校是通過全體教師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完成的。

各科教師在學校的統一要求下,對學生的讀書、書寫、課前準備、課上發言、學生板演、作業、課堂檢測等習慣都有嚴格的規定,每位任課教師的每節課都不斷的提醒還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學生,規範自己的行為。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個月,都是學校的習慣養成月,學校要求所有學生複習學校要求,對照自己的行為,找出不足,及時訂正,這個月也是任課教師們最忙碌的一個月,課堂上,很多教師習慣於不斷用動作或語言糾正著學生不良的行為習慣。

每節課上課前,學校有一個2分鐘的小預備,當小預備鈴聲響起的時候,我一定已經站在了教室里,可是我卻不著急上課,而是不斷在教室內巡視,看同學們是否把上課時需要的工具準備好,是否有必要的文具,學生是否已經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開始了對新課的預習,總之,學生是否已經準備好進入高效、緊張的課堂。就是這些細微的習慣,讓每個學生學會學習。

2、“三清”工作幫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一次數學測試結束後,我發現了幾個孩子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分數也和其他孩子有了一定差距。於是,放學後我將這些學生留下,盯著這些孩子改錯。就這樣,最後剩下了的是不會的題目較多的3個孩子。尤其是一個男孩王某,這次是真的把全部精力都用來對付那個不好做的計算題了,孩子的試卷已經改得原題都看不清楚了,我就讓他把題目抄在了黑板上,讓其他同學幫他尋找錯誤原因,錯了再擦、再改、再糾錯、再改。不知道改了多少遍,孩子終於做對了,我聽到孩子長長出了一口氣:“終於做對了!”剛剛緊張的氣氛隨著他的一句話馬上緩和了下來,孩子們圍著我有說不出的興奮。這種快樂是老師和同學的堅持不懈等來的,像這樣耐心等待的工作,我們天天在做。這種一次次的耐心等待,等來的是學生的開竅,等來的是不斷的驚喜,等來的是學生形成的良好意志品質。所以,我們樂此不疲,累並快樂著。

三、打造美妙課堂,點燃學生夢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是在這樣或那樣壓力的作用下,有些孩子的夢想破滅了,他們再也不願意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了,這才是孩子的悲哀,是老師的悲哀,也是這個社會的悲哀。所以,學校遵從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努力打造尊重學生的美妙課堂,點燃每個學生心中的夢想,讓他們成為快樂的追夢人。

1、美妙課堂,引起興趣。

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今年九月份,德州三中全體師生在校長的帶領下,將“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推廣到所有年級的所有學科,由此而產生了學校及具特色的美妙課堂。相信每個學生都可以學好,是這種課堂的指導思想;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是這種課堂操作的基本原則;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是這種課堂的教學模式。在美妙課堂中,學生的自主學習代替了教師的滿堂灌;學生先學的情況成為教師後教的依據;學生課堂板演的問題成為師生借鑑和討論的材料;一些學生也由一開始的不得不參與,變成後來的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糾錯;學生由原來課堂中最微不足道的配角變成了主角;教師由課堂的主演變成了導演;教師用對學生課堂參與程度來評價學生,用表揚代替了批評;用對學生的信任代替了保姆式管理;用希望代替了要求;用對學生自學的幫助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用對生命的尊重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美妙課堂中童真顯示出從未有過的魅力,在美妙課堂中,老師多了一份悠閒,學生多了一份滿足;在美妙課堂中,學生常常有“頓悟”,老師不時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