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困生轉化會議發言稿:讓愛走進心靈用心點燃夢想

一位學生曾經這樣評價美妙課堂,他說:原來老師採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一上課就開始講,同學們的任務就是聽老師講,被動地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即使我們已經會了也要一動不動地坐好,耐心聽老師講。現在的課堂,是我們自己的課堂,誰課堂上自學的效果好,誰就能夠幫助同學糾正錯誤,得到老師的表揚;誰課堂上自學的效果不好,誰就會在課堂檢測中出錯,得到全體同學和老師的幫助。在這種課堂中,我們都願意發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在這種課堂中,每個人都主動地去學習;在這種課堂中,該學什麼我們最清楚,學得怎樣我們自己也清楚。

為了讓課堂更加高效,學校組織了多輪賽課,老師們一起聽課、相互學習、討論做法、積累經驗;教研活動中,老師們精心選取當堂檢測試題,希望學生能夠暴露更多的問題;當堂測試為老師提供了堂堂清的依據;每節課的課後反思,讓老師們在思考中不斷提高課堂效率。學生學並快樂著,老師累並快樂著。這樣的課堂增加了學生的活動,啟發了學生思考問題,指導學生學會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能夠面向全體,提高學習質量的高效課堂。

2、激勵工程,點燃夢想。

在課堂改革的同時,學校開展了“激勵工程”,其宗旨是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信與快樂,主要針對那些思想上需要特別關注的孩子們,培養他們戰勝困難的自信心,幫助他們克服膽怯和自卑,樹立積極的自我形象,促進身心和諧發展,使他們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以激勵他們的成功感。因此教師必須幫助這些孩子們積累成功的經驗,從而形成“成功——精神愉悅——自我激勵——增強自信——成功”的良性循環的模式。

學校統籌兼顧,把各年級需要特別關注的孩子們集中起來,對他們開設校園激勵課,老師們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對孩子們進行鼓勵:有的老師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有的老師幫助學生尋找思想和行為上的差距,有的老師鼓勵學生直面困難,有的老師講良好習慣的養成,有的老師甚至和學生一起喊出:別說不可能,只要不放棄、不拋棄的宣言。

通過課堂的改革和“激勵工程”的開設,那些沒有或很少感受過表揚與欣賞的孩子們正逐漸地找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端正了學習態度,明白了堅持的意義,也開始享受學習的快樂,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正成長為生活的強者!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 在教師賞識、尊重的眼神里,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知識,而是一種精神力量,是學習知識的渴求,是挑戰問題的勇氣,是邁開人生步伐的動力。面向全體學生,不放棄、不拋棄;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學生的需要和發展出發,用美妙課堂激發興趣,用激勵工程點燃夢想,用良好習慣提高效率,用“三清”工作培養意志,用班主任的愛心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快樂幸福地學習、生活,就一定能創造教育的神奇!